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班主任工作探究
李晋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紫林路小学 030400
摘要: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竞争压力的增加,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和挑战。维护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成为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只有关注和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全面发展的机会。通过合理的班主任工作,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问题
前言: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班主任工作中需要着重关注和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表现,还要关心并积极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班主任应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事例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场景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基于此,本文从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入手,给出相关教学策略。
一、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生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小学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发展。
首先,小学生常常承受着学业带来的压力。学校的课业压力和考试焦虑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在这个成长阶段,学习是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但过度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其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保他们获得平衡的学习方式和环境,以减轻压力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其次,小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团体活动和合作学习等社交互动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一些学生可能遭受欺凌、排斥或社交焦虑的困扰。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应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关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1]。
此外,当前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欺凌等问题正在逐渐加剧。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际的社交活动和户外运动,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最后,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家庭支持和积极的家庭沟通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鼓励家长和教师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小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是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小学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
班主任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寻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点的视频、图片、电影等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还能整合学生生活中遇见的有关教学的场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既易于班主任的讲解,又能让课堂生动起来。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美丽人生》等,让学生在看电影的娱乐中,学到有用的心理健康知识。另外,班主任还可以在题干中增加影视人物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熟知的故事背景做题干,就能拉近学生与心理健康的距离,实现心理健康有效的教学目标[2]。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到小学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自我意识都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升,对于自己的行为能进行更好的约束,能在一些问题中进行简单的自我调整。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调节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一般的心理问题[3]。例如,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人际关系,班主任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开设“如何处理与父母、朋友、陌生人的关系”等专题教育内容,通过带领学生好好了解这些,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如班主任如果想帮助减轻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以用“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人生理念去帮助学生认识到完成一件事有很多方法。如果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就应该及时选择其他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无意识地建立起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通过倾诉减轻心理负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小学生在面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常常会产生倾诉欲望。这种倾诉不仅能让学生的心理压力降低,还能利用倾诉,凭借着旁观者的通透思想,解决棘手的问题。而倾诉的对象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是同学、朋友,还可以是班主任。不仅是因为班主任人生阅历丰富,拥有资深的心理问题处理经验,还可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相应的学习调整,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优化,解决心理问题。另外,小学生还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倾诉纾解方式,例如通过各种匿名的树洞形式,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都扔向树洞,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四)积极进行家校合作,进行心理疏导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一环。除了在学校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之外,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家和家人度过的,所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就更为重要和关键了[4]。小学班主任积极开展家校合作,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班主任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支持和指导。所以家长在生活中也要给孩子灌输心理健康的理念,鼓励孩子直面心理问题。另外,班主任也要和家长多沟通,利用家长会,家访等众多形式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说明,与家长共同探讨更好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正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可塑性强,所以家长和教师才要更加谨慎,尽自己最大努力让学生沐浴在和谐和温暖之光下。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班主任应该将心理健康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为基础,创造一种以情感为导向的学习体验过程。设施有效的教学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心理健康问题,参与简单的心理健康思想活动,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J].新一代:理论版, 2021(12):2.
[2]贵淑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J].下一代, 2020(7):1.
[3]王漫漫.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教育界, 2020(21):2.
[4]黄丽珍.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