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作者

李丹丹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九中学校 132000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建构主义理论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建构,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在这一理论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语文;古诗词

前言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然而,由于诗词的语言形式复杂、内容深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因此,在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美妙之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诵技巧。为此,本文探讨了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语文的诗词教学策略。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种教育学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来学习。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和信息,而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化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包括:

学习者是主体: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认为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和主导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和经验的积累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学习者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结构。

社会互动的重要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互动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共同建构知识。社会互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知识的建构是个体化的: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背景,因此知识的建构是个体化的,每个学习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思考方式来构建知识。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育实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他们应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思考,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通过建构主义的教育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批判思维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二、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和体验

创设情境和体验是建构主义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它通过创造具体的情境和体验,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和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使用视听材料,如视频、音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和听取的方式来感受和了解学习内容。例如,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诗词朗诵、戏曲表演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词的美。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知识。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诗词的问题或者一个与诗词相关的案例,让他们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诗词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创设情境和体验,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这种方式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传统的初中诗词教学方式太单一了,经常是老师带着学生阅读整篇文章,讲解几个生僻字,然后一字一句地进行翻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诗词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单调,还很低效,对初中语文诗词的高效学习不利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诗词教育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诗词的教学时,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高效进行。举个例子,在教学《木兰诗》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译文的结果来编写剧本,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和彩排。在完成了这个任务后,学生们都表现得很兴奋,有些学生还在演出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剧本,最终呈现出了惊人的效果。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对《木兰诗》有更深刻的认识,熟记每个词的释义,培养了一种浓厚的诗词学习兴趣,这样,诗词的教育目标就得以完成。

(三)打破思维的禁锢

很多学生在刚刚学习古诗词的时候,都会因为好奇心而变得感兴趣,愿意去学一些古诗词,虽然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采用创新性的吟诵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从而更好地了解古诗词的本质和主旨。老师可以运用现有的书籍和其他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其次,思想上的改变很关键。与普通的白话文不一样,想要让学生鉴赏一首古诗,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只要思路清楚,鉴赏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古诗词中的每一个字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既要及时地解决古诗的理解问题,又要适时地对问题进行归纳。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对古诗词的感悟,以此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在《行路难》这首诗里,学生们或许无法理解李白的苦闷和抑郁,更不会理解他晚年的那种不甘堕落的心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放映一些视频、有关影片等,对李白的生平进行介绍,利用视频将学生引入情境,使他们了解到作者情感转变的缘由,并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使他们更加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进而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水平。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建构主义的诗词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林茂彪.品读诗词 感悟人生 塑造自己——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2004(10):20-21.

[2]黎敏,查玉瑶.建构主义支架式理论运用于中学古诗词教学摭谈——以《登高》为例[J].华人时刊(旬刊),2015(0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