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双减”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措施探讨

作者

刘君玲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实验小学 271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水平,是每位教师的基本共识,也是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小学阶段,以数学为重点和难点的教学科目,其中的知识内容复杂、抽象,如果老师缺乏教学的创新意识,那么学生就会对数学学科产生枯燥、难学的固有印象,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应主动适应新形势,创造性地优化数学教学,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优化策略

前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减少学生在课后学习和家庭作业的压力和负担。教师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当今的“双减”政策,努力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法,开展更加有意义性的教学内容以及课后学习,以此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完善,改善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有所助益。

一、注重课前预习并有针对性地学习

小学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可能会导致难以快速地融入到这个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课前预习环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明天数学教学所要学到的知识,以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在网上进行预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并能及时地进行笔记,以便在次日的教学中找到问题和缺陷。这种方法不但可以避免课堂上的消极情绪,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水平。而我们设置的预习时间通常为15分钟,这仅仅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通过预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在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基本的数学知识库,并能在课堂中有目标地进行学习。

二、注重培养核心素养,打造现代课堂结构

“核心素养”的理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教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就必须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还要具有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技能,而综合的思维是数学课程所教导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全面的、动态的、系统的思维方式,只有在对这一思维进行全面的把握之后,才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同时,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小学数学的教育更具科学性。在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运用中,可以充实自己的认知体系,加强对知识的观察与理解,培养自己的责任心。通过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使小学数学老师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的要点,从而为具体的教学实践设计指明了方向。

三、运用教学案例教学,提高教育实践效果

小学教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手段,它的特点是独创性、互动性和开放性。所以,在选取事例时,一定要仔细研读事例,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同学们就个案中所涉及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利用信息差异对比,信息与知识与经验的冲突,找出个案中的问题所在。案例教学指的是利用含有问题的事件,来模拟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解决所学到的问题。在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对案例的选取,特别是对案例情境的选取,它是否与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吻合,是否具备了一定的发展性,让学生在对教材和现象进行理解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应选取典型的事例材料,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并非每一个事例都适用于实际的事例。在对个案的选取上,要确保个案的选取与个案的难度与解题方法相结合,以个案的方式提升个案的教学效果。

身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对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含义进行全面的认识,从理论上指导实践,运用核心素养加深对课堂设计的思考,并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但是,在大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其核心素养还处于“空中楼阁”的状态。也正因为如此,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越来越没有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育效果产生了影响。老师对学生需要的关注应该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从这个观点来看,老师们如果忽略了他们的主体性,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不理想。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育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和趋势,运用现代科技,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数学教育氛围,以新颖、生动、有趣的教育形式,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教育的快乐,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目的。将现代资讯科技与“双减”的整合,利用资讯科技进行数学教学的革新,推动数学教学的变革,让孩子们在快乐小学习,减轻他们的作业压力,从而提升小学的教学效能和质量。比如,在进行立体几何教学时,可以使用几何画板、GeoGebra等软件,从多个角度观察、动态呈现,帮助学生了解空间几何的构造,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五、精心设计开放性习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思维

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数量,而要注重学科的品质。按照教学目的,要对问题的概念和解题方式做一个综合的说明,再精心构思,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敢于发问,主动探究。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多是陈词滥调,没有创造性的问题设计,制约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探索。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到基础与数学思维方式的交叠,并且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能够启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究,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地提升自己的运用能力。

结语

总之,如果想要使小学的数学学科能够带动整体的学习,就要在减少学生的负担的前提下,在教学指导上要增强科学性、计划性。这既要站在学校的教育角度,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更有品质的学习氛围,在让学生取得全面的进步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剑.“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探析[C].对接京津——区域发展基础教育研讨会论文集.2022:1-5.

[2]陆超.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10):36-38.

[3]豆齐正.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措施探讨[J].考试周刊,2022(20):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