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学科素养下聋校数学之有效课堂

作者

陈晓明

云浮市特殊教育学校 527300

摘要:在现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学科素养理念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指导,使学科教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这也要求教师需要深层次地挖掘核心素养的相关内涵,积极推动学科教学的创新拓展,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的综合效果。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聋校数学教师如何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科素养的要求,优化数学教学的方式,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是聋校数学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聋校;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由于聋生身体的缺陷,他们的语言和思维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面对逻辑性很强的数学学科,建构知识的过程比健听学生更要困难的多,学习理解难度也会比健听学生更大,因此聋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是兴趣较低,甚至会有“畏难”心理和厌学的情绪,而课堂教学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了提高聋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现以数学学科素养为背景,提出建构聋校数学有效课堂的一些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

聋生的观察感知主要是来源于视觉感官。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的调动聋生的其他感官,挖掘聋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数学教学更为有效,首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聋生的特殊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而能够合理的调控课程进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聋生的视觉优势,合理安排例题,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知识点时,利用希沃白板中的画板功能将时针、分针以及秒针的运动轨迹呈现出来,再通过多次播放运动轨迹,演绎出分针和时针之间的转换规律,教会学生60分就是1小时;60秒就是1分钟。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时钟的时、分、秒的知识,也可以节约通过现场多次演示才能得出规律的上课时间,在丰富了他们头脑中的表象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进行有效设疑,培养聋生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谓设疑指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让聋生进行思考,加深聋生对课程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可以培养聋生的独立思考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法引导聋生自主思考、探究,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进行提问,敢于质疑,改变聋生的心理状态,强化聋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30+6”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摆木棍的方式寻求答案,然后在小组内探讨计算过程,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将3个10和6个1加在一起就是36了,接着教师让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计算方式。学生们纷纷发动脑筋进行了思考。有学生说:“6个1和3个10加在一起就是36了。”也有学生说:“30和6是好朋友,6去找30玩,相对于30而言6是一个人所以到个位数了,0+6等于6,因此30+6就是36。”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大胆发表言论,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地思考问题,进而促进了学生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能力提升。

三、运用游戏教学,培养聋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和能力。

聋校学生因为自身的身体缺陷,跟健听的学生相比较而言更加内向,所以聋校数学教师要帮助聋生开朗积极地面对生活,进一步促进有效教学。而游戏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运用游戏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所以,聋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游戏,通过游戏帮助学生缓解胆怯的情绪,集中注意力,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比多少”的例题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展拍篮球次数比赛比多少的游戏活动。通过直观的小组比赛,让学生在玩中学会那个小组拍得多,哪个小组拍得少,理解“比……多”与“比……少”的含义和区别,从而正确地写出算式。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方式,营造出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和能力。

四、创新实践活动,提高聋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新课标理念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实践,经过学习发现这一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知识。对于聋生来说,实践除了收获之外,还会面临着挑战。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活用其中的练习题进行实践:“在操场上,有48名学生正在做游戏,这48名学生按照正方形的方位进行站立,每一条边站立的人数相同。正方形四个顶点上都有学生,那么每条边的学生数量是多少?”有的学生方法很简单,以48除以4,也有学生先用48减4再除以4。教师对学生的答案没有给予评价,而是鼓励学生不断说出自身的想法。在学生说完之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木块进行实践活动,并将48个木块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对自身的想法进行验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看出:每一个顶点上的木块会重复进行计算。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当初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清晰认知顶点上的四个人即横边的也是纵边的,直接排除或者是单纯地算一次都是不正确的。利用这种方式,不仅将抽象的知识转为直观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提高聋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而提升聋校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听力存在障碍,影响到了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以此提高聋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进行有效设疑,培养聋生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能力;通过运用游戏教学,培养聋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创新实践活动,提高聋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史月红.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

[2]宋娜.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学周刊,2018(3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