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教学的指导策略
贾秀娟
河北省三河市第三中学 065200
摘要:生物科学探究素养是指学生应具有发现生活中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并善于观察生物学问题,提出生物学实践方案,让学生具有大胆开展生物实践的意识。高中生物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指引,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学会灵活地转换生物学科知识学习的思维方式,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自主学习;科学探究
引言:科学探究素养是指能够根据生活实际中观察到的生物学现象,提出疑问,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与讨论的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高中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授高中生几种生物自主学习方法,这样可以让高中生掌握更多的生物学科知识, 产生学习兴趣,使高中生主动学习知识、探索知识、实践知识,保障学习的效果。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情境导入激发高中生的情感,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促使高中生更加积极和主动地学习与探索知识,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因为高中生物学科大部分知识是十分抽象的,高中生自主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高中生物教师要意识到这些,运用情境导入吸引高中生的眼球,调动高中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在《细胞的基本结构》课时中,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运用情境导入来实现。 创设一个生活化学习情境,将实际生活概念引入, 把细胞内部看作是一个繁忙的工厂,将细胞器比喻成细胞质中不停忙碌运行的车间,在这样的情境下让高中生学习细胞基本结构知识,知道细胞的结构包括线粒体与叶绿体等。 在生活化情境中,利于高中生更有效地学习,加深知识印象,学会从生活着手自主学习知识或解决生物问题。
二、融入实验引导,提高探究素养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实验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验过程,进一步探究生物知识的核心内涵,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内容,了解到生物现象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养成通过生物实验学习生物知识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生物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完善的生物探究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动手实验,在提升学生生物理论学习素养的基础上,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生物探究能力。在教学“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探究实验过程,能够更加精准、细致地了解这节课的生物知识。教师将新鲜的菠菜绿叶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实验将菠菜中的叶绿素分离,但也应注意菠菜中的叶黄素含量不高,所以,学生虽然能观察到叶绿素,但却很难观察到叶黄素。为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交流选择更为合适的实验材料,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让学生能够利用含有叶绿素或花青素的实验材料,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自觉意识,也能让学生提高实验探究素养。学生通过自主探讨,了解到胡萝卜中的叶黄素含量较高,紫甘蓝、紫玉米中花青素含量较高。所以,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获得了不断突破,也能帮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进一步提升。
三、结合生活内容,调动探究自觉
生物知识是一门概念性较强的学科,高中生物中的十个核心概念是构成生物知识的基本内容,对生物知识的本质内容进行学习,能够从深层次理解生物现象。同时,生物学科也是一门理性内容丰富的学科,学习生物知识不仅要记忆概念性的内容,也会涉及到数学计算、归纳分析、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知识,所以,生物知识的特点是具有文理综合的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也应结合生活内容对学生进行生物探究引导,让学生通过生活内容探究生物内涵,能使学生在生活内容的辅助下,理解生物知识,调动学生生物探究的自觉意识。在教学“激素调节”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把生物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进行关联,并以此为依据要求学生思考生物知识。如,生活中的一则广告,一个药厂表示本厂近期生产了一款能够治疗糖尿病的药品,其中含有胰岛素成分,能保证患者接连服用五个疗程就可以治愈糖尿病。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广告是真实的吗?通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的讨论,能够明确学生对激素调节的基本知识有所掌握,并能够将知识点在生活层面进行灵活运用,这就说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理解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表示学生能够将生物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也标志着学生生物素养获得了提升。
四、重视探究实践活动,提升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经历。新教材每个模块都安排有“探究·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描述、记录,善于提出问题,合理做出假设,进行实验,做出解释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实验探究能力。“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首次接触的探究性实验。实验前,教师可以先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做出假设并解释。然后布置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教材给出的参考案例,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例如,在滴加清水和蔗糖溶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中央液泡大小、液泡颜色深浅、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学生在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在学习“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考虑到学生在第四章的学习过程中已经进行过一次探究实验,教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挑选材料用具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结论: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能够通过生物知识的理论学习及实践操作,使学生可以深度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让学生能够寻找到学习生物知识的有效途径,促使学生的生物理解能力获得突破,让学生高质量探究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孔文青.运用微课开展高中生物教学的策略[J].学园,2022,15(35):38-40.
[2]王德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学园,2022,15(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