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听障班级开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作者

戴鼎鼎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524000

摘要:在特殊教育中融入德育,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又能解决问题。听障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德育工作,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一个令人关切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处理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听障班级;德育工作

引言: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是有学问的,工作做得更好,不但能够全面、合理地判断事物,还能够努力弥补学生天生的能力不足,并要重视学生道德教育。

一、通过反复强调教育,不断地开展工作

与一般的学校相同,特殊教育学校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育。这是一项例行的工作。其目标是:以行为规范竞赛、纪念日活动、主题启动会、小组会议、班级会议、晨会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应给予他们应有的批评、心理上的指导。教师表扬了表现优异的同学。同时,学校组织德育工作的交流活动,让老师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思想、不足、成果、实践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听力残疾的孩子因为自身的原因,在理解和接受知识方面存在着困难。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逆反、自卑等。这就要求老师有耐心,有决心。此外,在进行德育时,老师不能忽视细节,不能容忍问题让学生反复出现的心理,这种“反复性的”锻炼和促进消化、吸收,会随着学生的需求而不断改进,使其主观认识和自信得到提升。

二、树立模范,营造良好的风气

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听力受损的人往往比较怯懦,对别人的看法和态度都比较敏感,所以他们对表情和细微的动作变化都会格外注意。教师的态度对聋儿的影响很大。在与同学们的关系中,教师若能以友善、友善的态度、时常的微笑,便可轻易地敞开他们的心扉。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对学生的嘲讽、体罚和轻蔑等,对于学生们这是一种巨大的伤害。所以,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做到一言一行要有理有据,并注意面部表情。有听力障碍的同学,尽管听不见,却很注意对方的微表情等。此外,教师的不当行为,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模仿,从而造成各种负面的后果。比如,当学生做错事时,教师往往会打骂。学生会效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日后与他人交朋友时,也会对他人进行殴打或辱骂等情况发生。所以,要使聋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别人,教师要做一个好的表率,让他们看到积极乐观的一面。

三、开展各类德育工作

听力障碍的学生虽然听力受损,而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看。同时,他们的语言水平也普遍偏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指导。也就是说,在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了解并吸收其中的道德知识。比如:老师组织学生做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孩子,家长,老人等,在教学对话中,提醒学生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同学们也可以扮演老师、医生、警察等积极的角色,这样,同学们感受到不同角色体验。此外,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对教育的预期,比如运用“视觉情景”教学方法。在老师的德育工作中,投影出各种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如视频、 ppt等,无法利用各种教学内容,来达到德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更好地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尤其在理解能力上,老师要有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巧,从而使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重视个体差异教育

此外,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未进行系统的标准化知识教育,且班级间的年龄差异较大,其认知和感知能力的差异,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也不尽相同。这给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因为课堂上的人数较少,所以老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全体同学都能进步、成长,对德育发展的正面作用。

五、听障学生德育教育反思

(一)加强德育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

作为一个德育工作者,我们在实践中会碰到很多特别的问题。在特定的条件下,传统的德育方法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转变德育方法,增强德育能力。以H同学为例,他首先要把平时的语文教学转变成文字的德育,然后要对听觉障碍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自觉的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本文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加强对特困生的注意,加强对他们的关心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人群和聋儿一样,不能很好的融入到班级中。有些人由于缺乏自信而不愿意向别人敞开心扉,有些人则是由于受伤而不敢与别人和睦相处。从心理上来说,那些不能与同龄人沟通的儿童往往会感到孤单,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所以,老师、家长、同学的关心与关怀,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融入班级,消除孤独。

(三)德育工作中的若干问题

要重视被教育者的心理和情绪需要。在教学前,尤其是在同学们处于弱势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完全建立在对老师的尊敬上,需要的是另一种真实的了解。第二,要注重在亲密的基础上建立互信。德育工作要靠沟通来完成。教师要获得受教育者的信赖,才能与人进行真诚的沟通,从而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三是对家庭与学校班级的共同情感效应进行调控。为在班上学习的特殊学生,充分发挥家庭、班级集体的力量,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并能得到关爱。

结语:

总之,听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怀,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体验,以达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最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新明,王称.坚持常规教育,突出启迪式管理一特殊教育学校听障生德育工作之谈[].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1):22一23.

[2]王萍.浅谈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I].中国校外教育,2015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