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策略

作者

王梅

曲阜市实验小学 273100

摘要:结构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的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在小学数学高年级的教学中,结构化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结构化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

前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结构化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结构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教育部门鼓励小学数学教师通过结构化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要使结构化教学真正发挥其作用,教师需要从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和数学教学的特点出发,去摸索和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学习。

一、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基本认识

为了让结构化教学在教育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老师们需要对结构化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字面上看,结构化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以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建立起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的知识系统,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学习能力。

由于结构化教学课程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让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与之相对应的知识体系,因此能够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而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增强教师结构化教学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教育中,要想让小学生有更好的学科思考能力,就必须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依托于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法。首先,老师要跳出常规的讲授方式,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讲授方式。其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必须明确地意识到结构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结构化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让他们在知识点上得到更多的灵活性,从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科水平。

比如小学六年级的《分数混合运算》,就会涉及很多知识,比如分数的性质、计算的公式性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们必须掌握和记忆的,而且还必须用例子来引导学生们去学习。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后,数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对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用和理解,画出有自己特点的思维导图,比如大树状、云朵状等等,并让他们各自用一道例题来说明这条分数性质是如何推导的,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本思维导图集,将他们在课下查阅资料得到的分数知识表达出来,在课堂上也可以让他们独立讲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也有助于调整师生关系。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数学知识结构优化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数学教师是教师讲,学生听,通过简单的文字来传授,其余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在课下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思维导图可以将上课讲的重点知识都画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增强知识点的结构性,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地展现给学生,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对题型进行归类。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有关的题型,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凭借一张导图,就可以知道这一节课或者这一类的题型,主要考试的知识点是哪些,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就可以迅速地抓住解题思路,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

如:在《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一节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将课程中的知识导入到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个拼图,让学生猜测它是什么样的图形,当学生猜出来之后,再让他们说一说怎样才能将图形拼出来。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也可以把课堂上的复习内容介绍给学生。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制作相应的思维导图,并在课内进行交流,最后由同学们进行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指导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补充知识,并要书写板书,将图形变换的知识一点一点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完成了知识的大致复习后,要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联系起来,教师要根据教材习题编制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发展数学思维。

(三)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提供保证,能够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而结构性教学法的应用则是为了协助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内容来构建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比如,在“数据处理”这节课上,老师要按照课本中所设计的条状统计图、扇状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特征,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具体地说,老师可以从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开始,也就是体重开始,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在学生得到了对应的数据之后,老师还可以指导他们使用各种统计图来将数据呈现出来。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体系,从而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结构化教学是一种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种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可以提升教学活动实效性的有效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结构化教学的功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为未来的学生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魏燕惠.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1,7(2):197-198.

[2]朱俊华.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