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素质的培养

作者

赵行知

鱼台县第三实验小学 272300

摘要: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旨在优化语文教学环境,朝着素质教育的目的而奋斗,推动语文知识的传递,提升语文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语文教育是一个大系统,它从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评价制度等各方面对语文素养的教育与培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发挥语言的作用,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提高语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言教育;语文素质;培养

前言:新课程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倡导全面发展人才。小学语文是一门学科的基础,是基础教育的基石。在小学语文中,实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更广泛的环境中去,促进语文知识的转移,提升语文能力,这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以学生为主导,确保学生可以真正进行素质教育

在许多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角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老师不但要在课前准备好所要讲的文章的字词、表达的含义,而且在课上讲解的时候,也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课后还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在这一教学中,老师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所要做的只是记住老师整理出来的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年纪小,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相对较少,字词的记忆非常重要,但如果老师占了上风,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而无法提高语文素质。所以,只有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才能使学生的语言素质真正得到提高。以学生为中心,并不代表老师就可以放松教学,老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只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解加以补充,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

比如,在讲述“牛郎织女”这篇文章时,因为课文中的生字词不多,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完全自主,老师问:“谁知道牛郎织女的一些情况?”这个问题,与文章的内容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确保了教学内容不会脱离教材,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科书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很好地引起他们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要主动地去思考,不要去当老师的思想的追随者,要充分地开展自己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在解决语文问题的过程中,还能增强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转变教师观念,教学中结合现代化的设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过分重视词汇,重视词汇,重视词汇。要想真正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因为教师与小学生关系最为密切,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取决于他们的理念,所以,提高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使老师能够独立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过程中,还需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因为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与学生所在的社会时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通过培训,教师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质量教育。另外,在此期间,还要注重对现代仪器的运用进行训练,使得教室内的投影设备能够得到切实的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这一句的时候,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放几部电影,让学生知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对学习古诗很有帮助,同时,也可以插上几张 PPT,把作者所描述的情节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表现出诗人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孤寂,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认为该篇古诗中最关键的字词,然后说明理由,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在读诗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诗人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呢?”经过学生的分析讨论,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有关内容,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注重维护学生的思维发散

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较为发散,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改变原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语文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既能保护他们的童心,又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其主旨在于使同学们对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牺牲,痛打敌军的英勇事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能对五壮士痛恨侵略者,爱护群众,为祖国为人民而牺牲的精神有所感悟。接下来,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征,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上展开讨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理解来引导教学,要把学生的意见考虑进去,也要让他们知道,语文这种东西,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四、注重转变思想意识

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正确的观念,把握好具体的方法。教师要充分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要求和基本的语文素养,认清“新课标”的要求,在特定的教学计划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学习需要、既定的教材内容体系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并将其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联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设计,使之真正地达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的目的。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来进行计划分析,并从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做好规划和分析。在小学语文素养教育中,教师应明确其基本要求与关键内容,找到实施该课程的切入点。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拼音与汉字的学习与认识阶段,老师可以采用图画与图画相结合的方法,以直观的形象展现,有助于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理解,促进学生的文字基础,进而对句子结构的理解分析,对文章的整体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等多个层面进行教学计划,从而将不同阶段的语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总结:要实现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从教学观念的革新、教学方法的更新、实践教学的努力和教学评价的改进等几个方面来实现。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势在必行。语文课程的教学,既要实现对基本语言知识的普及与积累,又要对其进行全面、全面的培养与提高。在小学阶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既是学生继续进行语言知识学习的良好基础,又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雷红姣.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质的培养[J].文存阅刊,2020(2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