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波双频共塔调配网络改造设计与运用研究
李叔芸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昭通697台 云南省昭通市 657000
摘要:以本台中波双频共塔调配网络改造项目为例,探究中波双频共塔调配网络改造设计与运用情况,为同类型项目组织开展提供参考,促进中波广播发射系统优化升级。从发射系统运行稳定性、经济性等角度出发,经匹配网络、阻塞网络、陷波网络、抗电磁干扰等设计,将工作频率540kHz、990kHz,发射功率10kW中波发射系统调配网络改造成发射功率10kW的中波双频共塔,改造后天调系统运行正常,播出质量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事业发展需求。
关键词:中波;双频共塔;调配网络设计;改造
引言:中波广播发展至今已历经200余年,是信息传递、新闻传播重要途径,在我国的人口覆盖率高达95%以上。以往中波广播多以单塔天线形式进行发射,存在占地面积大、建设成本高、抗风性能差、维修难度大、运行稳定性差等缺陷。双频共塔思路与技术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塔天线的不足,成为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与发展主流趋势。双频共塔天调匹配网络主要是指利用同座铁塔播出不同频率信号。从经济角度来看,双频共塔可节约铁塔资源,减少建设成本;从其他角度来看,双频共塔优化天线网络配置,增强系统运行稳定性,提高信号辐射质量与效率。本台为满足“安全播出”“三满播出”“节能增效”等发展要求,对中波发射系统进行双频共塔天调匹配网络改造,以实现两种工作频率信号播出。以下是对该项目设计与运用的浅析。
1项目简介
本台拥有540kHz、990kHz、A频率、B频率、C频率的10kW、1kW中波发射频率,其中前两套中波发射频率已实现双频共塔并投入运行,且运行状况良好,最后三套中波发射频率已实现三频共塔并投入运行,且运行状况良好(本文不进行阐述)。本台根据新时代、新要求的发展目标,依据双频共塔改造相关技术要求,结合中波发射系统建设与应用现状,设计本台的中波发射系统改造成可满足发射功率为10kW中波双频共塔系统,以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促进系统功能优化,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可靠性、可维护性,达到“节能增效”“安全播出”“高质量发展”要求。
2设计思路
中波双频共塔改造过程中,需要保证共塔的两个频率间隔不得过近,一般情况下比值应控制在1.25以上[1]。此次研究项目两个频率符合双频共塔基本要求,频率间隔适中。但还是得控制两个频率之间的间隔因素所造成天线底部阻抗的差异,中波发射系统功率损耗等因素。因此,在中波双频共塔改造过程中,设置预调单元。通过调配网络科学设计与合理应用,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情况下,调配网络形式有L型、C型、T型、Г型、π型、倒Г型等多种类型,综合考虑项目改造成本、操作与维修条件等,确定T型适用于本项目,可在满足项目改造需求的同时,节约成本,简化操作[2]。中波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受干扰信号影响,降低信号传输效率与质量。对此,中波双频共塔改造过程中需要应用抗电磁干扰技术(如陷波器技术、带通滤波器技术、并/串联谐振网络技术等)避免或减轻干扰信号对工作信号的影响。雷击是影响系统安全与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安全性考虑在中波双频共塔改造时,设置防雷单元,运用适宜防雷技术避免雷雨天气对系统的损害。此外,双频共塔网络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规定与要求,合理设计参数,以确保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智能性等。
3实践操作
3.1匹配网络相关参数设计
540kHz中波发射频率与990kHz中波发射频率在天线底部的阻抗存在一定差异,为降低该差异对发射系统运行的影响,需要在确定匹配网络类型后,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包括电压驻波比、反射系数、馈线特性阻抗、天线输入阻抗等[3]。
3.2阻塞网络设计
中波双频共塔需要面临两个频率相互干扰问题,可通过阻塞网络设计避免两个频率之间的干扰,提高中波发射机运行稳定性。阻塞网络设计分并联谐振网络设计(图1)与串联谐振网络设计(图2),通常情况中波双频共塔阻塞网络设计多选择并联谐振网络设计,原因在于并联谐振网络调整难度较小,阻塞效果较好,能够满足频率干扰抑需求。
3.3陷波网络设计
干扰中波双频共塔的频率不仅包括中波双频共塔中的两个频率,也包括广播电台其他频率。对此,在中波双频共塔改造过程中,除利用阻塞网络设计解决双频共塔中频率的相互干扰问题,也可利用复合陷波网络设计增强中波发射机抗频率干扰能力,实现对双频共塔中两个频率以及其他频率的干扰处理。此次研究项目中,L1、C1、L2、C2共同组成复合陷波网络,L1、C1同干扰频率串联谐振,以达到干扰信号吸收作用,避免干扰信号影响,然后再同L2、C2并联谐振于工作频率。
3.4其他设计与应用
广播电视天线较高,容易受雷电袭击,引起自然环境风险事故。中波双频共塔改造过程中应加强防雷设计,提高系统抗风险能力。此次研究项目设置防雷单元,具体措施如下:(1)配备石墨放电球,当雷电侵袭中波双频共塔天线时石墨放电球可释放一部分雷电流,从而降低雷电侵袭损害;(2)设计防雷保护电路,降低雷击对网络设备的损坏;(3)调配网络接口处配备微亨级线圈电感,雷电侵袭中波双频共塔天线时,该装置可在短时间内将雷电流释放到大地,实现对中波双频共塔天线的有效保护。
为进一步提高中波双频共塔天线抗电磁干扰能力,引入带通滤波器对调配网络进行优化。带通滤波器主要是根据信号频域特征进行信号区分,并借助滤波器对特定信号进行增强或衰减,以达到信号噪音消除、信号质量改善目的。此次研究项目改造过程中,通过测算确定特定信号频率范围,并在此基础上配备低通与高通滤波器,在二者联合应用下达到预期目标。
虚拟调试以其成本低、效能高、操作便利等优势在系统设计调试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此次研究项目对匹配网络进行仿真设计,并根据仿真结果反复调整匹配网络,以获取最佳网络设计方案。
中波双频共塔改造项目施工过程中,在机房中配备控制继电器,用以满足远距离电路控制、信号转换、信号保护等需求。元器件安装过程中,需要由专项人员进行安全前元器件质量检查,保证耐压试验、耐流试验等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元器件。与此同时,元器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定位,保证彼此之间的距离处于安全范围。
4改造效果
按照设计进行项目改造后,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各组件连接良好;10kW中波广播阻抗0.3Ω+j0.3Ω,10kW中波广播阻抗50 Ω+j0.2Ω,驻波比在1.00~1.25之间;系统运行多年,工作状态较为稳定,未见安全播出故障。
结论:双频共塔、多频共塔已经成为新时期中波广播电台事业发展主流趋势,在系统运行效益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要想保证双频共塔、多频共塔等技术应用作用充分发挥,实现发射系统高效、稳定运行,做好网络设计至关重要。此次研究项目属于典型中波双频共塔改造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与具体要求进行匹配网络设计,同时采用防雷技术、抗电磁干扰技术、阻塞网络技术等进行优化与完善,测试结果显示改造后系统可满足广播电视播出需求,运行一年,系统工作稳定,辐射效率与播出质量较高。
参考文献:
[1]李其儒.双塔双频定向中波发射天线天调网络系统方案设计[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3,50(07):103-106.
[2]宋卓.中波发射机双频共塔天线调配网络分析与调试[J].电声技术,2022,46(08):29-31.
[3]赵玉梅.中波发射台主备双天调网络系统设计与改造实践[J].电子世界,2021(19):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