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政治认同素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田致慧

中阳县第一中学 033400

摘要:对初中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既能促进学生对政治有较好的认识,增强自己的政治信仰,又是实现初中道法教育教学目的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初中生的价值观还不够完善,单靠学生的自律,在培养政治认同方面会遇到很多障碍。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加强政治认同等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质,增强他们的道德和法治意识,以期对从事道法教育的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政治认同 实践探索

前言: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非常关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并且要持续地进行教学方式与方式的革新,紧密地与现实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培养的环境,以提高初中生的政治认同培养的成效,加强学生的政治信仰,使学生的政治认同内化于心,从而使学生的政治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意义

(一)政治认同素养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关键部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围绕着马克思思想进行的一门课程,所以,在课堂上,要注重将其理论性和实践性体现在课堂上,并将其最重要的部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对政治身份品质的培育,能够让学生自觉地服从于社会的秩序和规矩,从而大大提升他们在中学的学业水平,将理论与现实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生长和发展,指导他们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获取所学的东西,补足课程的缺陷,从而推动他们的综合发展和提升。

(二)为学生今后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

政治认同素质指的是对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具有强烈的政治认同感的民众能够更好地将他们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力,最终达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在中学,小学生正是一个思想观念形成的时期,通过教师的引导,能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自己,使其更好地融入到今后的社会发展之中,使其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室,主要是对学生的核心政治价值观进行培育,从而提升其整体素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政治认同素养实践策略

(一)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

近几年,“情景教学”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是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故事表演等方式,营造适合于教学内容的情景,使课堂变得有趣,营造一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也是适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另外,它还具有开放性,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道德与法治理论课要把“情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紧密联系起来,把道德与法治理论课作为道德与法治理论课的核心;所选择的情境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情景来培育学生的政治身份。例如,在“全面法治”章节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法制的重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和遵守法制。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疫情时期,隐瞒病情,与他人有过密切的交往,受到法律惩罚的例子”,也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视频中隐匿的病情的危险,法律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让学生明白法律对于维护社会治安,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关注热点时政,提升政治觉悟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课本内容和时事政治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但是,因为教材安排等方面的滞后,课堂上有些时事政治不能与时俱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了解党和国家出台的各项方针和政策。

比如,在学习《国家利益至上》这一章的时候,教师要确定教学的要点,突出国家利益的保护,并且要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搞清楚。就学生而言,“国家利益”一词过于宽泛,而教科书的内容又与我们学校的实际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老师们可以先把题目先教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文章的内容。比如,在教学时,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有关的图画,这些图画的内容以一带一路为主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将时事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可以加深学生对当前的政治认识,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感。

(三)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增强学生政治认同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靠教科书,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是以教材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培养,很难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其中,政治认同是初中生政治核心素养中最关键的一环,它需要学生对社会的思想体系和制度进行认同,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自豪感。因此,要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改革,引进现实的生活实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政治认同感。

比如,在学习《理解权利与义务》这一单元的时候,同学们既要了解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权利,也要对义务与权利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为我们国家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自豪感。另外,也可以让学生们看录像的内容,讲一讲录像案例中所涉及的政治义务和权利,既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我国公民所要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和政治性权利,弄清义务与权利之间的关系,也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相对于其他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体会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结语:因此,如何以课程为载体,以核心素养为引领,以班级为载体,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之中,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所以,要深化对“政治身份”的解读,就必须从构建班级教育情景入手,提升初中生的政治身份认同;把当前的问题导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对政治身份的认识更加深入;在实习过程中应注意对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的培育。本文就如何将政治认同贯穿于中学德育与法制课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剖析,旨在为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董蔚.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J].新课程, 2020(41).

[2]蔡卫宁.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政治认同[J].新课程导学, 2019(2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