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相融合的途径与实践研究
王慧 桑勤德
武威第八中学 733000 武威第十中学 733000
摘要: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的途径和实践研究可以通过确定学科的核心素养、选择符合思政教育的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和跨学科融合来实现。此外,各学校和地区还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特点进行创新实践,寻找更适合的融合方式,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融合;实践研究
引言: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融合思政与学科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本文将探讨融合“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的途径和实践研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1、内容融合
内容融合是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内容相融合,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教育法》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价值观和思想品德素养。在设计学科课程的内容时,将这些核心价值观和素养目标纳入其中。将学科中与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纳入教学中。这可以通过选择具有社会意义的案例、学习历史中的思想启示、展示科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等方式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思想性和价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对学科知识和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融合。例如,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探讨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文学作品的价值内涵;将科学与伦理相结合,讨论科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等。通过跨学科融合,学生可以从多个学科角度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设计综合性课程项目,结合学科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模拟法庭辩论等。这些项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科知识的应用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通过内容融合,学科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和技能,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高度思想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学方法融合
教学方法融合是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科学习效果。采用启发性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学科知识中的思想政治内涵。教师可以提出具有思考性和价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和辩论,探讨与学科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话题。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科背后的价值观和社会意义,培养他们合作沟通和辩论技巧。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和研究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学科知识背后的思想政治内涵。例如,进行科学实验、社会调研或文献研究,从中发现学科与思想政治的联系和影响。在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思想政治素养上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还可以引入项目展示、学术论文、思辨性写作等评价方式,以考察学生对学科知识与核心价值观的应用和反思能力。利用教育技术工具和资源,创造多媒体、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通过课堂互动讨论软件、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学科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体验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思想政治情境。这种亲身体验和情感投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感知学科知识的社会意义。教学方法融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重发展。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增强其对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内容融合和教学方法融合,可以实现学科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机会。教学方法融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增强其思想政治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双重发展。这样的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与沟通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结束语: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学科课程相融合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任务。通过确定核心素养、选择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方式和跨学科融合等途径,我们可以实现思政与学科的有机融合,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针对不同学校和地区的特点,我们应当持续探索创新实践,寻找更适合的融合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实现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关切、确切和亲切.刘莉;冯思云;方章东.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 再论课程思政:概念、认识与实践.王尧.中国大学教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