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化特点 着力打造新时代强军军事文化
陈玉坤
陆军航空兵学院基础部政治工作教研室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做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进一步强调了要“繁荣发展强军文化”。强军文化是我党我军从建军起就蕴含在红色血液中的红色基因,它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而越发厚重。它是一线指战员培塑政治信仰、厚植报国情怀、砥砺血性本色、涵养道德情操的精神沃土。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久,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不仅要靠一流的武器装备、体制编制、军事训练来支撑,更需要一流的军事文化来引领,必须站在时代和发展的高度,铸就克敌制胜、赢得未来的强军军事文化优势。
一、强军军事文化的特点
强军文化是以强军目标为价值引导的先进军事文化。强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人民军队特色明显”是强军文化属性所在,“时代精神蕴含彰显”是强军文化发展所需,“服务军事打赢”是强军文化本质要求,其根本作用为,为我军打赢未来局部战争提供强大政治保证和重要力量源泉。
(一)强军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民军队特色
强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军事文化的特色体现,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新中国的成长与壮大息息相关,有着伴随着党和国家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特有的党性、人民性和历史厚重感。这样的军事文化是经历了红色基因诞生年代、革命战争年代与和平建设时期鲜血、汗水、荣誉、忠诚的洗礼,听党指挥已成为官兵思想自觉,能打胜仗已经成为了一线指战员的战斗职责所在,这既是强军之魂,也是强军文化之核。人民军队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人民至上和一切为了人民是这只军队存在的意义,这是我军在价值观塑造上与其他军队的本质区别。强军文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体现我军人民军队本色。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军事文明,创造了璀璨的中华优秀传统武德文化,我军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了在血脉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积淀成代代相传的革命血脉和红色文化,这些都是强军文化特有的历史底蕴和精神标识。
(二)强军文化蕴含和彰显着浓烈的时代精神
文化的发展一定伴随的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一定饱含的浓烈的时代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开展了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新时代的人民军队坚持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根本指引。习近平强军思想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党建军治军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人民军队的强军之道、制胜之道。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的人名军队与十八大之前某一时期的相比,面貌焕然一新,新的强军军事文化坚决与之前存在的各种不正之风,各种一小部分存在的不健康的低俗文化、腐败文化做斗争,在全军官兵心中树立起立了纯洁高尚、爱军精武、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正确的价值导向,号召全体官兵要做到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以及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打仗意识等。前进道路上,我们要把培塑以联合文化、尚武文化、战地文化、特色文化等为内在支撑的战斗文化作为强军文化发展的主体内容,与战斗力生成紧密结合在一起,融入战建备各领域各环节,砥砺战斗精神、激发战斗豪情、强化战斗意识,为备战打仗提供精神动力。
(三)强军文化具有着浓烈的服务军事打赢的本质要求
军队建设的的核心是加强战斗力建设,打造强军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军队执行作战任务实现打胜仗的战争目的提供强大而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军队就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强军文化就应当饱含着战斗元素、充满兵味军味战味的打胜仗文化,反映的是人民军队根本职能和使命任务,坚持一切文化建设和文化工作向能打胜仗聚焦,弘扬尚武精武之风。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同时也应当包括在军事文化层面立起来。只有强烈的爱军尚武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官兵具有强烈战斗力标准意识;只有紧紧围绕战斗力提升抓工作搞建设,才能把战斗力搞得很坚强。从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的角度来看,依托现代高科技的现代战争已经与我们之前认识到的传统战争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近期爆发的俄乌冲突、中东冲突都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真正的面貌。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武器装备数字化、察打装备无人化、舆论宣传白热换等特征让我们眼花缭乱。强军文化必须反映新的、展现时代特色的战争形态由局部调整向整体转型的新发展。
二、把握时代特色,抓好新时代强军军事文化
创新发展强军文化,要紧紧依靠强军文化的时代特色,紧跟时代脉搏、要联系各部队实际、紧贴官兵物质和文化方面得到实际需求,以超前的理念、丰富的资源、保障的机制,推动新时代强军文化繁荣发展。
(一)抓好优秀的传统军事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纵观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各类文明发展史,历史为我们积淀了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特色的文化体系。 如,有历史厚重、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敢于打破旧世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的革命文化、有祖国建设跨骏马的大干特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为创新发展新时代强军文化提供了丰厚滋养。特别是要传承好人民军队自身在发展中形成的先进军事文化的红色血脉基因,用建军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平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精华,教育影响广大官兵追根溯源,弄清人民军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汇聚强军兴军的强大动力。
(二)抓好专业性和群众性两类军事文化活动的平衡
既要抓好专业性军事文化活动,又要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要让全体官兵在丰富多样的强军文化菜单中遨游驰骋。习主席指出:“要结合各部队传统和任务特点,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部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争对各部队的不同特点,打造适合自身文化特色的强军文化。我们鼓励各部队积极建设有专业水准的文化队伍,要紧贴提升文化自信、繁荣发展强军文化需要,统合院校、文艺团体等力量资源,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精心打造具有丰富内涵、反映时代精神、彰显强军力量的专业性文化精品。如血气拼杀的综合演习后,一场文艺轻骑兵的的专业演出会让参演官兵放松恢复。同时,也要鼓励基层单位立足于官兵自身,打造出战士们沉浸式参与的群众性强军文化活动,如连队日常训练时,比学赶帮超、比比谁英雄的比武竞赛就是在营造良好的强军文化。一场篮球赛、一场足球赛和一场实兵对战演习同样可以比出血性。
(三)抓好军事文化活动中的军民融合
军事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军队不可能于社会完全割裂,军事文化反而是与社会文化相融共生的。主动学习借鉴、充分吸收社会文化的先进理念、丰富创意和多元样式,运用好地方文化设施、文化平台,建立军地文化人才合作培育机制;加大开放力度、输出文化精品,不断推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军事文化作品,延伸强军文化外延,提升军队影响力;搞好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把强军文化纳入国家重大文艺创作体系,共同开展以强国强军、爱国拥军、军民团结为主题的文化节目创演,促进强军文化和社会文化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强军文化必须与时代同频共振,必须着力把握信息时代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加快构筑资源丰富、传输快捷、覆盖广泛、交互便利的网络强军文化平台,讲好强军故事、传播强军声音、展现强军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