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例谈高中数学常态课教学的“四部曲”

作者

孙波

江苏省宝应中学 225800

摘要:为了深入探究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本文以“等比数列的概念”内容为例,有针对性的开展高中数学常态课教学“四部曲”,为切实增强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高中数学;常态课;四部曲

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言,常听教师抱怨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努力,而学生也感到上数学课犹如“上刑”。为切实改善这样的教学状况,便需教师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来促使学生由厌学到想学、会学、爱学、后学的方向转变。

一、情境引入,以开场白吸引学生想学

通常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课堂导入环节非常无趣,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聊的课堂导入环节没有任何的悬念,难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因此,为了最大限度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老师便需要创设良好的导入环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增强学生的数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教活动,以师生互动促学生会学

针对任何章节的教学过程,教师均需提前拟定好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活动,而为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可事先将内容分解为若干细小的任务并要求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而后再经过教师的统一指导,以促使学生将分散的学习任务聚拢到一起,如此一来,既有助于培养学生“会学”的本领,又能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如针对等比数列概念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便可将如下数列作为开场白,如

即……。在引到学生观察次数列特点后,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任务:

(1)也遇到课本P48四个实例并写出相应的数

(2)参照等差数列中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概念及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写出等比数列。等比中项数列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基于上述一系列引到过程,不仅鞥呢让学生了解何为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且因教学的具体过程是以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故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能确保理想的教学成效。

三、当堂训练,以即学即用促学生爱学

当堂训练应是基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所涉及的一组或几组具有梯度性的习题,以此在巩固学生的课堂所学同时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自信。这也是设计梯度性习题的主要用意。因梯度式的题型设计中包含了基础的简易题目,每一名学生均能轻松解救,如此一来,其后续的学习过程也将变得更加自信。而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其目的便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由“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的住那边,如此一来,不同层级的学生均学有所获,自然也会逐渐爱上高中数学。

同样针对“等比数列概念”的相关内容教学,教师可在教学结束阶段为学生出示如下具有梯度性的题目,包括:

(2)是否为这个等比例饿中的项,若是,具体为多少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上述习题组,前三题较为基础题型,目的在于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等比数列与通项公式之概念。而学生仅需按照教师要求展开学习便可轻松完成。而第四题则稍具难度,目的便是为了让原本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无论学生是否能解答第四题,其均将掌握本节课之重点内容,而在收获学习的喜悦同时亦将促使学生学习自信的牢固树立。

四、总结有味,以学习成果推学生后学

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时间里,要想让给学生在半小时时间里便通过听、思、练来总结所学知识点势必将遭遇及噶的难度,且更可能的结果将是学生无法抓住本节课之核心并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点。对此,教师于课程即将结束之际的之总结与归纳亦是极有其必要性的。但应佮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果总结呢?所应遵循之原则无非是“有味”及“有效”。其中,“有味”所指为结论归纳过程需体现“学科”与“人情”韵味,因就高中数学而言,其所涵盖的知识点本身便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故为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则教师亦当注重总结时的语气。如具体的提问过程,当教师问及“这节课你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时便会显得过于平淡,但若改以“这节课令人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时,学生回答后也将产生一种喜悦感。其次则是要注重归纳总结的“有效”。而所谓的“有效”,则是指总结时要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学习过程的所学、所感进行总结,并能将总结用于后学。例如,“等比数列的概念”这节课,可这样进行课尾小结:

教师:如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学生;从数列的第二项起,必将每一项与前一项相比是否均为同样的非零常数,如若是则表示是等比数列,反之则不是。

教师:那么具体的操作拿给你否运用式子来表达判断方法呢?

学生:数列,若,(q为常数且q≠0),则是以为首项,q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教师:很好,同学们应务必将此结论牢记,下面第二个问题,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中有哪几个元素?怎样求解其中一个元素?

教师:这节课什么令你感到快乐?

学生1:我的基础较差,故能答对前三题令我感到十分快乐。

学生2:一开始我并不知晓第4题还从何入手。但经过您的悉心指导,我最终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而解决了此难题对我国而言是最快乐的。

由此可见,针对学生的学习总结必须经由教师的适度引导及肯定,以此方能切实发挥总结归纳的积极效力,继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牢固基础。

总之,通过采用“教学四部曲”,借助教育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想学,继而通过学教活动促使学生回血,再者借由适度的课堂训练来让学生爱学,最后则是通过对学习成果的总结与归纳来推动学生后学,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海东.试分析高中数学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教学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 2017:117.

[2] 朱月祥.高中数学导学案编写模式的案例分析——以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推导为例[J].中学数学, 2014(11):28-30.

[3] 刘现军.预学单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J].上海中学数学, 2017(1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