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瑞领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大头山学区南山嘴小学 068461
摘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增加对文化和社会的理解。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参考,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高
前言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打破基础的句子关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教学时,老师需要掌握教学的核心,掌握当前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最优的设计,在对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学习思维。并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解读和突破,以便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教学难点。根据小学语文的基本结构,最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主体性
从当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老师主导地位太高,导致了以“老师为本”的阅读教学方式,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一些老师采取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缺少自己的洞察力和思考能力,造成了阅读的普遍倾向。这种方式可以在某种意义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就总体素质的培养而言,老师的强势主导会削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无法充分展现其学习的生机,让其成为一个听话人,不能充分利用课堂互动。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可能导致一批同质性的学生,他们通常都是根据老师的思维来理解课本,没有自己的见解,从而进一步地制约着他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许多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缺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缺少系统化的教学手段,致使一些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抵触情绪,从而使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视野中,有些老师很难根据不同的内容类型来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方法、内容和教学结果的协调。然而,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学生的主体和基本素养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而一些小学老师在教学中过度模仿和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缺少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考虑,从而影响到老师与教学、学生的相互协调,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一)深入挖掘文本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老师在教学《观潮》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们对这个课文进行更深的研究。老师可以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制定一本任务书,让他们通过阅读文章,找到描述潮水的语句,并指出它们所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另外,老师还要让学生们按照这份任务书上的信息,把钱塘江大潮形成的缘由说出来。在拿到任务书后,学生们便会认真地研读这篇课文,在阅读过程中,他们会仔细地勾勒出有关潮水的语句和说明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发掘,学生们可以体会到在文章中运用了比喻、描写和衬托等方法,从而意识到钱塘江大潮与天时、地利、风向等因素都是息息相关的。这对于学生理解潮水的变化和观潮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帮助。
(二)巧妙设置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篇文章的“眼睛”就是主题,它起到了“画龙点睛”“窥一斑而知全局”的效果,比如揭示文章的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包括文章的重点。这时,只要在主题周围有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就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学习活动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问题的精心设置,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预习活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例如,在《纸的发明》的教学中,老师们可以根据主题来进行下列问题的设计:“纸是由何人所发明的?”“为何只有蔡伦改良过的纸才得以流传?”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平时所接触到的纸张特性,以“纸的家族”为核心词,引导同学们对“书写纸”,“复印纸”,“包装纸”和“餐巾纸”进行深入探讨,例如,“书写纸”是何物?你用这个做什么?或者你曾经使用过“包装纸”吗?指导学生进行讨论,沟通,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阅读能力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是陌生的,这就会阻碍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创设情境,真实地重现当时的场景,为学生的思维准备多种感官材料,使他们感觉到情境就在眼前。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感受到客观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清楚的表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使其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例如在教学《黄继光》的重点段落时,学生们问:黄继光在怎样的情况下忽然站起来了?黄继光在怎样的情况下又站起来了?这时,在学生们愤慨的心理发展上,我把《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视频放了出来。枪声、炮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使学生们觉得自己仿佛身处炮声和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拼死逼近敌军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军枪口等场景历历在目。基于这种形象感知,使学生摆脱了思维的阻碍,对文章的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能与作家有较深的感情联系,从而引发思维的兴趣。
(四)配以演示动作,提高阅读能力
在《鸟的天堂》的授课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用充满灵性的语言来完成阅读,让学生们体会到鸟的天堂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它的叙述特征。基于这一点,学生们的兴趣就被老师激发了。他们很好奇,这位作者是不是真的见过鸟儿。通过这种教学流程,老师还可以配合一些动作来模拟鸟类的展翅。同时,通过朗读和动作,让学生们对《鸟的天堂》这一文章的创作特点进行了思考,并最终理解了《鸟的天堂》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一些困难的语句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周影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读写算,2020(32):196+198.
[2]马平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0(33):61-62.
[3]方向阳.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53.
[4]周影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J].读写算,2020(32):196+198.
[5]马平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0(33):61-62.
[6]方向阳.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