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中小学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郑伟锋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心小学

摘要:本文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实践性和操作强的特点,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对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呈现信息化、资源呈现多元化、环境呈现虚拟化的优势,本文提出了信息化体育课堂线上教学、合作教学、演示教学、情境教学等四种教学策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化;体育教学;策略

在体育教学中,一般是以室外教学为主导,室内教学为辅助,受其影响信息化体育教学的运用并不广泛,且相关理论和实践均存在一定滞后性,无法与当代教学需求相匹配,这也导致体育教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融入信息化教学,让学习中的学生可将创造性、积极性等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这是目前我国体育改革的探索重点。由于体育课程教学存在强大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所以对照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因素,本文对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势

1.体育教学的内容呈现信息化。

在体育课程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条件下,可让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将体育技能、知识展现出来,如此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热情的调动将有着很大帮助。此外,依托多媒体技术可将一些快捷、复杂的体育技术直观、清晰的呈现出来,而这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强化又有着很大影响。

2.体育教学的资源呈现多元化。

体育课程内容丰富,既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机能的提升,也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拓展学生视野范围。尤其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体育课堂后,体育教师就可凭借运动APP、线上图书馆等来开展多元化教学,这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而且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线上教学策略

线上教学是基于网络虚拟化、远程监控、网络平台、运动智能等技术的综合运用,让学与教的过程得到有效实现。在引入线上教学模式后,以往教学模式将得到突破,信息化营造了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如图1)。

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让以上的三要素丰富至四要素,即媒体、教材、学生和教师,这既有助于教学视野的拓展,又可丰富教学信息渠道和教学内容。

1.线上体育教学的形式

(1)网络直播课堂。网络直播课堂是利用“云课堂、腾讯、钉钉”等网络直播平台及技术开展线上体育教学与学习活动。网络直播课堂是线上教学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的教学与学习环境。网络直播体育课,要充分体现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要有内容、有目标、有组织、有过程、有互动、有评价、有成效,符合“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要求。

(2)资源自主学练。居家体育锻炼,利用“微信、QQ班级学习群”、“运动APP”等信息化平台发布学练清单的方式,让学生对照目标自主完成学练任务。资源自主学练,内容的设计要与日常课堂教学、学生体质测试、学生运动兴趣等相结合。资源自主学练任务的设计,暨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特别特殊学生,如肥胖,运动有缺限等学生要进行运动干预,提供针对性运动方案;让学生自己选择既适合居家,又要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要注重生活化体育锻炼方式、器材的开发、挖掘及利用。

(3)线上竞赛活动。利用运动APP平台(如天天跳绳APP)组织开展线上体育比赛等,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如:“云”运动会、线上挑战、线上吉尼斯、线上家庭作业积分赛等等。另外,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需要,根据“适宜、安全、趣味、实践”等要求,加强体育学科线上的平台研究与运用。

(二)合作式教学策略

合作式教学指的是依托网络技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学互教,强调生生之间、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的一项学生互动。在实施这类教学模式时,其形式主要包含互学互教、合作、竞赛这三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习可打破时空上的束缚,这对合作体育学习活动的实施有着很大帮助。在小组间和小组内的相互合作过程中,学生要实现对照个人兴趣、需求等,组成不同合作小组,具体学习流程(如图2)。

1.功能特点。在合作式教学中,由于学习环境和资源是开放的,所以学生有权决定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所用资源,教师只需担任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应的支持。对于合作是教学策略而言,其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沟通协作中一同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创造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有着很大帮助。

2.适用范围。在体育课程中,如果可将上述教学策略引入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教学中,将会获得更加显著的教学效果。

3.实例分析。比如,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一课的学习上,本人会在课前收集一些与奥运会有关的知识,并建立以《奥运会》为主题的学习网站。在课程开始之前,我会要求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与奥运有关的知识;学生可对照个人兴趣爱好构建相应合作小组,各小组均要实现明确一个兴趣主题,之后以网路环境为基础开展协作学习,并通过学习群、云课堂、线上教学等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以主题为核心参与到奥运相关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中,并以多媒体文稿、电子报刊等形式来生成相应报告,并明确本小组观点。基于网络技术,将探索成果上传到网上,并与其他学生一同加工并展示所处理的信息资源,最后各小组彼此沟通个人观点。

4.注意事项。(1)这类教学策略注重较高自由度和开放度的学习环境与资源,要求教师要将组织者、引导者的功能发挥出来,且始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2)在建立资源平台时,要确保知识体系的交互性与整体性、信息的新颖性等,同时也充分考虑个性差异,这样才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将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三)演示式教学策略

课堂演示教学,是教师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运动技术过程制作成“动画”课件,在授课时通过完整演示、慢动作、停镜、重放及手机同屏等手段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学练过程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其教学流程(如图3)。

1.功能特点。这类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教师单方面讲授情形,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地位变为主动地位,通过刺激学生的多感官,让学生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同时让抽象、复杂的动作知识转变为了简易、具体的。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一些行为动作根本无法以语言方式进行描述,但是引入多媒体课件后,则可通过动画方式呈现出来,尤其是一些瞬间、复杂的行为,可通过动画慢放、暂停等方式进行呈现分析,这样可让运动技能的变化与结构得到充分分析,让无法轻易看到且抽象的内容直观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体会观察,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动作技能。

2.适用范围。在体育课程中,可在体操、田径等室外技术课的教学中引入上述教学模式,如此可让其优越性得以突出,并以视角形象对规范动作进行展现,以动画方式展现力学原理,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不仅可掌握其中原理,又可牢记其中要领,加之教师一旁的指导与讲解,有利于学生运动技术形成。

3.实例分析。起跳腾空动作是“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中的重难点,在示范过程中,教师难以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定格”的方式详细讲解。从学生角度来看,产生的印象较为模糊,学习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对于上述问题,在“蹲踞式跳远”中,应用动画形式对四个动作过程予以演示,在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重放、停止画面等方法后,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动作细节,即将技术细节看清,掌握其中存在的重难点,从而实现提高和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又如:在云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需求情况制作微视频,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应用技术辅助,如手机同屏等。

4.注意事项。(1)要合理应用教学媒体,规避滥用情况,而媒体的选择要对照教学内容和目标;(2)在应用媒体时,要充分展现体育课程教学的特征与规律,以动画示范为主,并配图像、文字和语言讲解等,这样才可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 情境式教学策略

这类教学模式是教师对照教学目标、学生特征等多项因素,依托多媒体来营造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进而让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在特定的情景下,学生可更好的感受和学习其中蕴含的体育知识,这对学生身心发展将有着很大帮助。其教学流程(如图4)。

1.功能特点。这类教学策略可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将个人动作技术和整体素质充分展现出来,同时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强化也有着很大帮助。

2.适用范围。在体育课程中,这类模式可引入到中小学中的活动类、游戏类等教学中。

3.实例分析。如在练习“仰卧起坐”教学中,可以选择播放音乐伴奏,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引导学生:“老师和你们现在共同乘坐小船,看一些谁的速度更快!”,学生在音乐的影响下,多种感官会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更加积极的练习。又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可以引导其模仿动物各种姿态,包括爬、走等。在此过程中,可以选择应用动画、图片等衬托情境,促使学生可以在感受和观看各种动画、音乐等过程中,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又如:可以借助“天天跳绳APP平台”营造出智能手机此创设锻炼、线上跳绳积分赛以及体育家庭作业等情境。

4.注意事项。(1)在情境创设方面,要做到综合考虑学生年龄特征、教材特点与教学目标等,确保创设的情境可以做到喜闻乐见、生动有趣,以便更好的导入角色;(2)在情境教学中,可以选择生动、形象的模仿学习动作,通过这种方式将不同角色需求呈现出来,做到科学锻炼身体。

三、信息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建议

1.信息化体育教学要把握好适度和适时的原则。

与以往课堂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让以上的三要素丰富至四要素,即媒体、教材、学生和教师,这既有助于教学视野的拓展,又可丰富教学信息渠道和教学内容。一方面,让信息化教学价值和意义得以展现,另一方面,让信息化教学合理性得以突出,不能为了信息化教学而信息化。信息化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发展潜能,要为增长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基础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服务。因此,是否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运动技能的规律来运用信息化教学,是衡量信息化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主要学习关于体育的技能、知识,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强化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信息化体育教学,要突出体育课程的学科特点,不能因为信息化教学,降低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因此,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梳理教学内容的方式确定对信息技术方面的需求,以及适合应用信息技术的学科。在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其与学生形成运动技术的规律相符,以便更好的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把握好信息化教学的度,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用。

2.信息化体育教学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信息化体育教学,在审视过程中,可以引入辩证思维。在教育发展方面,信息化发展在带来新动力与理念的同时,丰富了原本的教育资源与技术手段,对变革教育模式与方法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时代需求与发展,对教学方法予以创新。

我们既要保留传统教学中好的东西,又要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对信息化手段进行合理运用。在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将体育学科特性彰显出来,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乐趣、强化体质、完善人格”。基于此,在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后,可以将其与原本教学手段相结合,通过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方式发展和创新教学手段。

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结合社会发展提高对信息化的重视力度,积极研究关于整合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方面的内容,按照教学需求引入教学媒体。在体育教学中,信息化手段虽然并非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却属于较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其进行教学时,要做到正视传统教学,发挥信息教学优势,即利用其升华和延伸传统教学,避免出现盲目泛用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罗剑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模式的构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9):30-32.

[2] 金利波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8):42-44.

[3] 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陆萍.多媒体辅助体育教学下的协作学习实验与研究[C].2003年江苏获奖体育论文集,2003:25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