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构成路径

作者

宝音达来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乌拉山中学 0144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大力推进,教师们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和课堂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力求让初中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得以实现,让他们真正成为语文课堂上的认知主人。因此,教师要积极地探索自主阅读文本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活动特征,对自主阅读文本教学模式的有效组成路径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积极地思考个体在自主阅读文本教学模式的创设和实施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才能拥有一个自主探索、友好交流、互助成长的生命课堂,才能让初中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关键词:语文课堂;自读课文教学模式;有效构成路径;初中生

一、利用翻转教学建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在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可实施翻转教学,给予初中生更多更好的自主空间与探究机会,在主体实践中有效训练与提升初中生的识读能力、理解能力、处理能力、归纳能力以及交流能力。而且,在翻转教学中,初中生能够获得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与合作探究机会,因而初中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能够在实训化认知中获得长足发展。教师可借助自读课文内容为初中生提供良好的探究对象与研究目标,切实训练与提升初中生的主体能力与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者:萧红)的自读教学模式中,鲁迅先生的文章多以救国救民、唤醒民众、批判封建、弘扬新生为主,而且,鲁迅先生的语言对于反动势力毫不留情、一针见血、极力鞭笞,因而初中生只能认识到鲁迅先生作为“革命派”的一面。因此,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能够帮助初中生多了解一下生活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放下“文学武器”的鲁迅先生。这样,初中生就能够在自主学习中更多地了解鲁迅先生,如饮食习惯、父子关系、笑声郎朗、辨别丸子等,以此建构鲁迅先生人物形象的方方面面,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二、利用支架教学建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在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中,支架教学是指教师帮助初中生解决课文自读过程中的认知障碍,有效降低初中生进行自主识读活动的认知难度,加速初中生自读活动的顺畅开展。这样,教师的重点讲解就会成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架,还会成为初中生自主阅读活动的新起点,更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初中生自主识读与合作探究的认知方向与学习效率。可见,支架教学与自读课文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教师可以利用支架教学有效丰富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创设一个高品质的主体认知空间。

例如,在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蝉》(作者:法布尔)的自读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帮助初中生确定本文的体裁,虽然本文具有明显的故事性、情节性以及文学性,却因为素材内容的说明性而属于说明文。而且,初中生能够在自主识读中逐渐明白“蝉”为什么一旦飞到枝头就毫无忌惮地大声喧嚣,因为在经历“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以后,必然会在获得阳光后狂热地拥抱生活与享受生活。因此,初中生就会慢慢赞同作者的观点,只有了解“蝉”的生命的人才会宽容“蝉”的狂躁与喧嚣。

三、利用项目教学建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是指教师将课堂教学时间给予初中生,让初中生自主设定项目活动任务、自主探究过程以及学习效果评价等主体认知行为,其中,初中生拥有较大的独立自主权利以及合作探究空间,能够轻松自由地控制个人的自主学习活动。因此,在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将项目教学引入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之中,给予初中生最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合作探究空间以及友好互助机会,引导初中生借助集体智慧与群体能力完成自读课文的项目探究任务内容。可见,项目教学能够成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之一,提升课堂教学策略性。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初中生进行项目探究活动的关注者与思考者,一般不直接参与或干扰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以此确保初中生群体认知的自主性、全程性以及能动性。如果教师发现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存在较大的疏漏,可以在最后环节予以指导与解决,展示教师主导角色的查漏补缺功能。因此,项目教学能够将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空间尽可能多地给予初中生,使其能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由交流、友好互助中进行信息处理活动以及知识提取行为,较好地完成项目探究任务。

四、利用对分教学建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

对分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教学任务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知识讲解,然后将一般难度的自主探究任务全部留给初中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最后在课堂小结中对初中生的探究内容、任务完成、研究外延等活动进行查漏补缺。可见,对分教学共分为三大环节,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是对分教学的主体活动内容,因而与自读课文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高的兼容性。教师可以将对分教学融入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之中,借助对分教学实现教师教学智慧与初中生群体智慧的相互交流与相得益彰。

在以对分教学为活动平台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性、顺畅性、过程性以及实效性,以个人的重难点知识简述为初中生的自主探究诱引,为初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供正确的探究方向,良性干预初中生的群体认知思维。诚然,对分教学具有一点传统教学的影子,却拥有非常高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能够提升初中生认知思维的准确性、设计性以及高效性,有助于科学推动初中生成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认知主人。因此,对分教学能够成为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之一,科学整合师生智慧与主观能动性。

结语

综上所述,自读课文教学模式凝结着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方法,因而具有非常突出的设计性、主体性、合作性、能动性以及有效性,能够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展示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充分展示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要立足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积极探寻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教学价值与活动特点,深度考量自读课文教学模式的有效构成路径,并自觉反思教师在自读课文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以此建构出设计合理、科学高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模式。这样,初中生就能够在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觉交流、快乐互助中获得集体智慧的强大支持,进而获得良好的认知体验、兴趣激发、习惯培养、能力提高与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后会科.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民族博览,2023(04):236-238.

[2]叶婷.多元阅读背景下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策略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04):70-72.DOI:10.1349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