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杨英
常德市鼎城区善卷中学 415101
摘要:作业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方式。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我国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抄、写、背的模式转变为课后作业的综合应用,即完成作业,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最后对课后的练习作答,以及到现在的以练促学,在语文作业中掌握语言文字,发展思维,陶冶情操,领悟情感,感悟人生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以“双减”为背景,探讨如何将语文作业优化,让初中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同时更好地去认读,去理解,从而达到有效的效果。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探讨
引言:我国的教育在不断地发展,素质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是作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语文作业在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它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是对学习者的语言表达的训练,更是对语文学习的一种综合性的提升。然而,目前的状况却是,有许多的老师都忽略了语文作业的重要性,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课堂阅读上,而忽视了语文作业的意义。“以人为本”是中国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更要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语文的实践性,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从而促进我国的文化底蕴的传播,为以后的升学做铺垫。
一、激发兴趣,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对他们的作业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要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进行革新,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作业的形式更具有多样性,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语文写作的热情。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在学习完《刘姥姥进大观园》之后,可以组织一个分角色扮演叙述故事的趣味性作业,分角色饰演贾母、刘姥姥、王夫人等《红楼梦》中经典角色,让饰演者揣度人物情境与心理活动,通过扮演触动学生的心灵,文本中构建的情境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在角色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以达到情感共鸣,学生对角色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注重整合,设计综合性作业
在当前的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业内容单一;第二,作业难度较大;第三,作业的布置不合理。语文作业的设计要与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使作业发挥作用。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布置,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目标,这样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得到进步。同时,在作业设计中教师要有多元化的视野,在作业设计的内容上要有拓展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更深刻。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作业要围绕着学习内容,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他们能够自主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次,注重对文本的解读。语文是一门语言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难掌握的学科之一。因此,在练习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到作者的感受,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教师需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相整合,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他们完成一篇文章的读书心得,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还可将经典名著与课本相结合,增加语文知识的拓展性,使其更加地具有吸引力。最后,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布置作业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重难点,使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三、面向全体,设置层次性作业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布置相应的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满足,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差异,让他们能够在完成老师分配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不一样的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来选择作业的内容,并对每个人的作业进行评价,让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到语文作业的设计中,这样既能激发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又能提高每位同学的语文基础。
例如,在完成《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后,教师可布置作业:拓实基础,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把握文中作者的情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拓展拔高,摘抄文章中喜欢的句子,说明其中运用的手法,营造的情境,谈谈你的体会;联系实际,谈谈你的家乡冬天的美景与趣事。教师将作业难度分成多个层次,让优等生能得到能力的拓展同时满足后进生顺利完成基础题,挑战拔高题。
四、立足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对实际生活的关注,从现实生活出发,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让他们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此外,还应注意的是,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必须与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使语言文字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例如:在《回忆鲁迅先生》这一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并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检索搜索作者萧红和鲁迅先生的背景资料,以及了解当时社会背景,然后进行分析,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最终选择一本鲁迅先生写的书籍进行阅读,这样的形式不仅能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还能使其对课文产生浓厚的感情,并为接下来的写好这篇文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结束语:作业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了师生的互动。然而,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如“题海战术”“填鸭式”等。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正常秩序,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个适合于当下的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提高语文的课堂效率,使传统的作业方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现代的作业新形式。本文主要结合双减背景下初中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作业设计优化策略,为一线的老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易晓阳.初中语文预习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 2022(42):81-83.
[2]梁生健."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文教资料, 2022(7):129-132.
[3]李俊华.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23(2):78-79.
课题名称:《“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DJYKY20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