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高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朱宇灿 尹红 张云霄 许东杰 周苗

湖南理工学院 414006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分析当前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经验,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作为现代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1]。然而,当前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课程教学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时代的需求。为了适应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高校应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现状分析

当前电子技术行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性与高校应顺应市场需求随着科技创新的推动,电子技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首先,行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领域的趋势,包括芯片设计、系统集成、智能终端设备、智慧城市建设等,因此高校应通过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的调整,培养学生多领域、多层次的复合型人才[2]。

其次,电子技术行业日益强调创新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样化、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术表现和实践技能。高校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以适应未来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需求。

最后,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导致电子技术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术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其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3]。

综上所述,高校“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必须紧密关注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通过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环节等方式,培养适应未来电子技术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实践经验

(一)课程体系优化

1.课程内容更新

审视当前课程体系,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根据技术更新和行业需求,更新课程内容,确保覆盖最新技术、理论、应用和工程实践。

2.强化实践应用课程

突出实践应用课程,如电子设计、电路实验、电力系统实践等,通过设计、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电工与电子技术与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自动化控制等进行融合,开设相关交叉学科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3.行业实践环节完善

引入行业实践环节,如实地考察电力企业、电子制造企业、通信公司等,让学生实地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和实践[4]。

通过以上课程体系优化措施,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能够更好地贴近行业需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技能,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创新

1.案例教学

引入真实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案例来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包括图像、视频、模拟实验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

2.项目驱动教学

设计项目任务,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通过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项目,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协作和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基本概念和原理,将深入理解和实践性学习留给课后。通过作业、讨论和小组活动,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问题或任务,鼓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领导能力[2]。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创新,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课程学习,提高学术能力、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实践环节丰富

1.电路实验

设计多种不同复杂度的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搭建、测试和优化电路,理解电路原理,掌握基本电子器件的特性和应用。指导学生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从构思、设计到原型制作,让学生深入了解产品开发全过程,培养创新和产品设计能力。

2.自主实践项目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开展小型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等,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3.指导电子制作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电子制作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的创意和技能,刺激学生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组织学生参观电子制造企业、电力系统、通信基站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应用场景。

4.模拟实验

利用模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练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加强实践技能[6]。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知识和实践应用,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体而言,电工与电子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要求高校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环节和强化与行业对接,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工与电子技术人才,为推动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晓慧.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20(8):143-144.

[2]陈晓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9(09):52-56.

[3] 李晓静,刘红月,刘斌,等.电工电子课程实践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的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0):205-208,295.

[4] 李春娟,王波.工科非电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208.

[5] 王亚男.基于"互联网+"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5):132-134.

[6] 陈静,刘力斌.基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电工与电子技术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2(11):129-131.

朱宇灿,男,汉族,湖南岳阳,199202,博士研究生,讲师,机器人专业研究,湖南省岳阳市 41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