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研究
李升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 四川绵竹 618200
摘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于“纲要”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需要将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作为核心导向,全面推进思政教育,将其渗透于各专业课程体系中,从而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而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信息化时代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中急需的力量,因此将思政教育与计算机课程深入融合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为切实保证二者融合效果,促进学生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有效提升,应积极探寻思政教育的渗透角度,而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可取得理想效果。为此,本文将分析高职学生特点与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路径。
关键词:学生管理角度;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实现迅猛发展并与社会各领域实现有机结合,加快促进了社会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在此时代特征下,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而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时代进步提供所需人才的重任,因此计算机专业成为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提升的主要侧重点,不断深化计算机课程改革,以期提升计算机专业整体发展实力。基于此,在新时代提出德才兼备人才培养要求下,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作为计算机课程改革重点,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政的知识和内容,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而思政教育从根本上而言是做人的工作,因此必须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定位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鉴于此,要想全面强化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成效,积极探索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路径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职学生特点
首先,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薄弱。高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以及社会人员,而此类学生往往是在中考、高考中未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因此其文化课成绩普遍较差,同时也表示此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较为薄弱,综合考虑可知,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难度相对较大。其次,高职学生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当代,高职学校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小就会接触与使用计算机设备,进而导致其不仅对计算机的依赖较高,还会因其所接触的内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思想认知,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同时给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带来重重挑战[1]。
二、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格局下”主要开展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两门思政课程,主要落实思想品德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学生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手机等移动设备更是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必备品,这就导致学生所接触的不良信息增加,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质[2]。在此情况下,需要针对计算机与思政课程较为表面的联系现状,在课程思政要求下,将二者进行紧密衔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思政知识,进而让思政教育在信息化时代下能够顺利推进。
三、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路径
(一)聚焦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需要聚焦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以此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在此要求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一系列工作均围绕学生开展,首先,以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切实尊重学生需求,以此强化学生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中的主体性;其次,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健全人格为着眼点,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为学生量身打造思政课程与活动,进一步增强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最后,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要具有全面性,关注到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使其涵盖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文明礼仪、身体健康、法制安全、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内容,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青年[3]。
(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做好计算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选择,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优质计算机人才,需要做好计算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于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从而实现“育人与育才”以及“立德与树人”的有机统一,真正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在此要求下,高职院校需要以学生管理角度入手,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落实好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工作。一方面,寻找计算机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契合点。思政教育强调培养学生道德素质,计算机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而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间有着较多的契合点,因此站在学生全面发展角度,需要找寻与确定计算机与思政课程之间的契合点,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潜移默化的达成课程思政目标。在此要求下,教师需要深入到计算机教材中,有针对性的选择融入思政教育的内容,保证思政教育的融入不过于突兀。另一方面,以增强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主动性为切入点,教师应创新丰富计算机课程思政方法,提升思政教育的趣味性与亲和力。例如,计算机课程思政实施中可开展“网络暴力”专题活动,即通过真实的“网络暴力”案件来增强学生探索和学习思政知识的主动性,进而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网络文化道德素养、强化学生他律、自律心理建设[4]。
(三)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计算机课程思政内涵
教学资源是促进思政教育融入计算机课程的重要力量,在丰富、多元的资源支持下能够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为此,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课程思政实施中对教学资源需求的变化。例如,在过去,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生需要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专注度,但随着社会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的帮助,还可以借助各种线上学习平台来获取知识,且如今各类学习资源的获取日益便利与高效,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明显下降[5]。基于此,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实施难度,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的拓宽教学资源,丰富计算机课程思政内涵,才可打破这一现状的负面影响,保障计算机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基于此,在实际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托,而是立足教材搜集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从而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实现知识延伸,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如,教师可以将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发展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在课内外资源共同支持下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发展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而促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知识学习重要性。
(四)坚持学生为本,协同各部门落实计算机课程思政
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始终,让思政教育包围学生,进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健全的人格,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在此要求下,高职院校应构架“三全育人”大思政环境,这就需要坚持学生为本,协同各部门落实计算机课程思政,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的同时实现道德素质提升,促进综合素质水平强化。基于此,教师应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打破师生之间的隔阂,真正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进而有目的的设计计算机与思政课程内容。与此同时,思政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学校各部门大力协助,进而促使计算机课程思政能够有效且顺利的开展[6]。此外,高职院校还应建设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即所有教职员工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思想行为影响下实现思想道德修养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研究不仅可知当代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相对薄弱且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为提高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育质量,应通过聚焦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做好计算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拓展教学资源,丰富计算机课程思政内涵、坚持学生为本,协同各部门落实计算机课程思政等路径实现,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管理角度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总体成效。
参考文献:
[1]西米莎.高职计算机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探索——以“关系数据库基础”为例[J].成才之路,2023(20):45-48.
[2]李文坚.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08):137-139.
[3]金鑫,疏国会,邱静.高职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以Windows网络系统管理课程为例[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1):75-81.
[4]邓湘江.基于学生管理角度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研究[J].经济师,2021(09):216-217+220.
[5]谭倩芳.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优化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23,9(24):185-188.
[6]高大菊,任大元.基于教育目标体系的高职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向研究[J].科幻画报,2023(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