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批评教育艺术性地加点“盐”
李旋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上庄小学 325024
摘要: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会因一时的糊涂犯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批评时把握分寸。既要指出错误,又要保护学生自尊。笔者在批评教育时,利用激动的话冷静地说、直白的话迂回地说、严肃的话风趣地说,给批评艺术性地加了“盐”,巧妙地用“弦外之音”暗示学生的错误。在“盐”的用量上,坚持“适量”“适度”“适性”。并巧妙地把“盐”“洒”向教师自己,“洒”向学生,通过学生“洒”向班级,使批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最终达到让学生思想发生变化,引起警觉的效果。
关键词:犯错教育 批评方法 巧用
曾经听一位智者讲,一碗没有盐的汤总是让人联想到乏味,可见盐至于味是必须的。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指正并要求其改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这时批评教育就如这汤中的盐,是烹制学生这碗心灵鸡汤的重要调味品。所谓“运用之妙,但寸一心”,对批评艺术的巧妙运用可以使教育变得事半功倍。
一、避实就虚,曲径通幽利于行
1、激动的话,冷静地说
一位班主任在得知其学生将教室摆放的盆栽连同花盆一起打翻时,迅速赶到现场。看到地上满是花盆的碎片以及种植盆栽的泥土,而当事学生因害怕被追究,站在盆栽旁边僵硬着,一动也不动,像是在等待班主任的训斥。看到此情此景,班主任的面上立刻充满了愤怒,马上就开始用手指着学生,大声苛责到:“盆栽与花盆都是属于学校的公有财产,你将其打碎了是要照价赔偿的,并且学校的这些绿植是为了美化环境的,你却将其打碎了。”此刻的学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羞愧地不敢抬头看老师。但是老师却没有就此罢休的意思,不依不饶地说道:“学校一直以来都倡导的是‘学校是我家,爱护学校靠大家’,你这样就叫爱护了?或者这也就只是你以为的爱护吧!”这样冷嘲热讽的语气加上班主任当时一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的样子彻底激怒了学生,学生马上就开始直面顶撞班主任,让场面陷入了尴尬。
但是在遇到同样的状况时,另外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则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他看着打翻在地上的吊兰与花盆,他拾起了吊兰惋惜地说:“你的家都没了,没有了家,你的生命又该如何延续呢?”看到此情此景,一旁的同学因为愧疚而涨红了脸,而后赶紧把花盆的碎渣以及泥土进行了打扫。第二天,学生就将吊兰重新栽在另外的花盆里,给它找到了一个新“家”。
两个班主任在对同一件事进行处理的时候,所采取的方式截然不同,一个是冷嘲热讽,刺激学生的自尊心;另一个则用更加温和的方式,委婉的指出学生的过错。不同的当时带来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借助更加温和的方式能够使对学生的批评教育更加有效,同时还能够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2、严肃的话,风趣地说
上个学期我班非常流行一种游戏。在教室走廊外面,两个学生一个拽起另一个人的手,两个人不停地转圈儿。随着速度越来越快,离心力的不断增大,万一两个人的手松开,就会因离心力的作用而被甩出去,有可能会撞墙,也有可能会重重摔倒在地。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我也多次明确地提出不许玩这类危险的游戏,一定要注意安全,甚至还将其写进了班规当中。然而,起到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这种严肃的命令式语句,孩子难以真正意识到其中的强制作用,反而还不怎么当回事。一次,课间休息时,走廊上又有学生在玩这个游戏,虽然见此现象我非常生气,但是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这个游戏的危险,还是努力克制自己心中的怒火,冷静下来,笑着地对学生讲道“你们俩转得真快,就像一个大转盘。可千万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大飞碟,甩到太空中去,或者把自己甩到楼下面去。”虽然我的话幽默风趣,但是还是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其中的严肃性。两位同学立刻停止了玩耍,之后这种游戏的上演率也有所下降了。
通过这种温和的方式来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更易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问题的所在,从而能够有效改正。这样风趣、幽默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受到老师的教育,也能够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亲密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的意义。
二、把握分寸,言简意赅利于行
1、言简意赅,批评要“适量”
学生都是愿意受到表扬的,但是也需要通过适量的批评来实现教育的意义。当然,过分或过多,尤其是时间过长的批评会造成学生对老师和学习的怀疑、厌恶、憎恨等不良后果。批评学生的语言要有弹性,既要指出学生的缺点,又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使学生看到希望,不至于一棍子打死。如果一味地批评,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否定自我,达不到教育目的。并且需要注意的是,批评只是用来辅助教育的一种方式,它并不是最终目的。
2、就事论理,批评要“适度 ”
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一定是要在基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的基础之上进行,要充分为学生讲解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需要如何改正,而不是将学生也进行全盘的否定,这样才是以一种明事理的方式在处理问题。其中还有几点必须要注意:其一就是没有弄清楚原因,就无端指责。这样可能会导致没有错误的学生莫名其妙的被批评;其二是老师不能够以偏概全,因为学生某一地方出现问题了就将其全盘否定,甚至是人身攻击;其三是老师不可以翻旧账,将学生原本犯过的错误重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是学生,以前有过错,改正就好了,没有必要再重新提一次,这样只会更给学生一个消极改正错误的心态。
三、巧设台阶,无痕教育利于行
1、鞭策学生 教师自己寻找台阶
当人遇到尴尬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应该学会自己寻找台阶。在教学过程中,调皮的学生往往会另老师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候老师更要保持冷静,运用幽默的语言给自己一个台阶,并达到教育的效果。我班上学期新来了一位数学老师,调皮的学生就产生了“欺生”的心理。一节课上,老师正讲得兴起,一名调皮的孩子故意把脚伸到了过道里,老师险些摔倒,引来全班哄堂大笑。这位老师非常有智慧,孰料她没有生气只是笑着摇摇头,自嘲了一句:“连这讲台也欺生。”学生的笑声戛然而止。这样不仅化解了自己的尴尬也起到了震慑学生的作用。
2、保护尊严 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有着享受自己自尊的权利,而这也是教育的前提。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只有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我的环境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自我意识到错误所在,需要给他们一个台阶,适当使用沉默。实际上这是为学生创造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行为调节、自我教育的空间,也容易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2、中庸之道 教学生自己找台阶
给学生一个台阶,是为了能够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犯错误不管不问,消极退让。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以及引导,用更机智的措施、方法,教会学生寻找台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不至于太过于严肃,也不至于因为直接提出而产生尴尬。寻找台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自我认知、反思与改进的过程,这才是教育最高的目的与意义所在。
孩子需要真诚的表扬,也需要善意的批评。表扬是鼓励,批评是督促;表扬如阳光,批评如雨露,二者缺一不可。批评是一副苦口的良药,有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恪守的,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这一点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的用意。
参考文献:
[1]常胜春.说话拐个弯儿[J].班主任之友,2006(4).
[2]罗义汉.批评因暗示而精彩[J].班主任之友,2006(4).
[3]王静.批评教育要讲究艺术[J].思想伦理教育,2011(12).
[4]高永平.批评教育的操作策略与实施建议[J].思想伦理教育,2011(12).
[5]柴妙铃.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表扬与批评艺术[J].课外阅读,2010(12).
[6]曹正善.论班级管理中的“减法智慧”[J].上海教育科研,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