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论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的融合

作者

巩凤婉

新泰市石莱镇木厂峪实验学校 山东省 泰安市 271200

摘要:我国教育行业和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互动教学是初中音乐课堂的主要教学工作。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新能力。今天,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互动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和学生的实践应用,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互动性教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都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文章将探讨这一主题,期望为初中音乐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互动性教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互动教学与初中音乐课堂融合的教育意义是极大的。教师在研究具体的融合策略时,应重视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课堂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氛围营造,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明确学生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掌握互动教学本质,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应用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合作表演。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引导作用,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深入探究音乐、分析音乐、理解音乐,培养审美能力,发展综合素质。

1创设教学情境

通常情况下,采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是教师首选的提高互动性教学效率的方法。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认知,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借助情境的创设,教师和学生开展有效互动,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接受度,为后续学习效率的提升夯实基础。例如,在进行苏少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故乡的小路》歌曲教学时,为了保证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与故乡、乡愁等相关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为学生展示了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并邀请学生跟随背景音乐进行朗诵,感受诗中所蕴含的诗人对故乡思念的情感。接着,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故乡相关的场景图片,如记忆中的小院、奶奶常用的蒲扇、爷爷的茶杯、破旧的老房子等,唤起学生对故乡的回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共鸣。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故乡的小路》的歌曲学习。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本首歌曲中,是从什么角度展现对故乡的思念?”“歌曲中不同部分的情绪是怎样的?”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变拍子、变化音、延音记号等音乐知识,让学生顺利完成学唱。最后,教师可借助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尝试用慢速、快速两种不同的方式对歌曲进行表达,分别对比产生的情绪,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理解。通过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教师可实现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让学生借助情境实现对乐曲的深层理解。在情境创设与歌曲学唱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想要传达的情感内核,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歌曲的有效学习。

2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要想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课堂互动,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初中音乐教学偏向于感知教育,学生需要通过感官体验音乐、感受音乐,进而在聆听音乐时产生一种与音乐内涵相通的情感。初中生思想意识逐步形成,对音乐的学习开始由“好听、爱听”上升到“想听、会听”,可以通过音乐感受情感。初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与学生沟通中向学生渗透音乐知识。在以往的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方法偏重讲授教学,往往直接告知学生音乐表达的是什么,需要学生懂得什么,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反复聆听,要求学生会唱、会听。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音乐学习兴趣较低,无法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为此,教师应重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3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乐理知识和演唱技巧应用于实际的乐曲演唱当中。对唱是一种互动性较强的音乐表现形式。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引入互动性教学模式中,增强初中音乐课堂的趣味性。对唱时,教师可以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代入角色演唱。另外,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应动作,由学生根据教师动作的变化调整演唱内容。在向学生讲解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缤纷舞曲”中的演唱曲目《青年友谊圆舞曲》时,教师可以将简单的华尔兹舞步教给学生,让学生可以伴着优雅的舞步学习并演唱《青年友谊圆舞曲》。这种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在舞步的辅助下,学生理解歌曲结构时会更加容易,在学习歌曲演唱技巧的同时深入体会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4注重情感互动,构建和谐关系

中国是文明古国,“尊师重道”的道德传统延续了数千年,教师在备受尊敬的同时也给别人一种威严感,对于不熟悉的老师,学生通常会有一种戒备心理,导致师生关系被动,课堂学习氛围消极,互动效果不太理想。“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教师不应是高高在上的。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要学会敞开心扉,以诚待人,“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从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接受教师。教师还可以适当提升自己的幽默感以此成为自己特有的教学手段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使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和幽默的语言来激发教学热情,以乐观积极的精神面貌来对待每一节课,用情绪感染学生,将快乐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动过程中还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不可无视沉闷的学生,还要更加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畏惧心理和自卑心理。现代师生关系追求“亦师亦友”,教师除了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还可以是学生的好朋友。课下要主动关心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严慈相济。

结语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科学、正向的音乐认知,并能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在音乐方面的鉴赏、感知、表演及创造等能力。只有真正实现了互动性教学与初中音乐教育的深度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对音乐充满热情和具有艺术创造力的学生,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璐.初中音乐教学中互动性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23):30-32.

[2]陈媛媛.互动性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2):94-96.

[3]郭静.初中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8):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