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雷芳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摘要:小学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意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本文详细论述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少年时成长受天性的影响,习惯是自然形成的。小学阶段学习是人一生中最基础的学习,这其中的学习不仅学到了基础的知识,还将形成一些学习习惯,而这些学习习惯不仅影响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也会影响其一生的学习。作为低年级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服务的意识,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良好的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关键。小学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课前作好准备的好习惯,首先要强化演练。小学生自控力差,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啊”绝对不行,他们根本不去想什么叫“课前准备”,“该怎么准备”,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在如同游戏的训练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课前准备”,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反复演练,让学生做到又快又好。其次要检查激励。小学生自治力差,忘记是难免的。开始每节课上课,我都去检查,谁上课前把上课用的书和工具,放在桌子的里角;谁已经把工具放整齐了。检查时,发现不好的,我尽量避开批评,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并指导学生具体地去做,然后检查。当学生做得规范时,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一次奖励要比10次批评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用具的习惯就养成了。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首先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提问,认真思考,作出积极的反应,对于参与得特别认真积极的小朋友要及时鼓励,并建立个人红星榜,开展“谁得的红星多”等活动,通过一次次的活动、一次次的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其次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小学生刚入学时最大的一个弱点就是当别人发表意见时,不懂得如何认真倾听。有的一心想表现自己,边举手边不停地喊“老师,我”,有的随心所欲地看书,有的甚至跟同学交头接耳,此时,我们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小学生的注意随意性强,他们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集中注意,认真观察,而一些在他们看来乏味的东西则不免会心不在焉。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上我们就应该细心地指导他们参与学习,通过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我在课中常这样对学生说:“比比谁发现得多。”“谁能有顺序地把你发现的告诉大家?”“你知道他现在讲的在哪里,比比谁找得快……。”特别是当一个小朋友在交流时,就让其他小朋友用小手指出他讲的在哪里,你找到了吗?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从小学生起就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认真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跟你是不是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当然要注意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易造成学生心灵的创伤和惧怕学习的心理。

5.注重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如写好数字、加号、减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等,我经常组织学生展开比赛,展出写得漂亮的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小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将不厌其烦地悉心指导。其次,争取家长的支持。当他不能彻底改掉这个坏习惯时,我会和家长沟通一起来帮助他。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家里保持良好的形象,因此,在和家长汇报之前,我会先和学生交流,我会告诉他老师很想帮助你养成好习惯。让他不会产生逆反心理,让他积极地配合。然后,我会和家长合作帮助他怎样安排时间、怎样自律等。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帮助下,他会渐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最后,采用多元评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总是大力表扬勇于改正缺点的同学,并创造机会让其他同学表扬他。如口头表扬,写广播稿表扬,在班上的留言版留言表扬。除此之外,学生表现好了,我还习惯把表扬的话随手写成纸条让学生带回家,让家长也来表扬进步的孩子。老师、家长、同学们的共同夸奖能在学生的心里产生巨大的驱动力,促使他克服困难、彻底转变。

总之,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良好的行为习惯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只要我们多动脑筋,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法耐心地进行培养,一定能使每一位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