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张小莉
重庆市万州上海中学 重庆市 万州区 404000
摘要:通过优化实验导入、重视小组分配、关注实验过程和关联实际生活等方面的探索,文章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实验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和激发兴趣;重视小组分配,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关注实验过程,加强物理观念的理解和应用;关联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与实践,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观念和批判性思维。本文将就四个方面的探索进行介绍,以期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优化实验导入,重视思维发展
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现象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启发他们的思考。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引导他们形成科学思维模式。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思维发展。
在进行第十七章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各类电动机的声音引入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电动机运行时的声音,然后让学生根据声音来识别所使用的电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意识到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电能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内能的电灯,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冰箱等。接下来,教师可以展示一个真实的电动机,并给它通电,让学生亲眼看到电动机的转动。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电动机内部究竟有什么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立问题和提出引导性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电动机工作原理。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动机内部是如何实现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否存在一个能够控制电流方向的机构等等。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逐渐理解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通过优化实验导入,重视思维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小组分配,锻炼实践能力
将学生分配到小组中进行实验,可以促进他们的协作与交流能力。每个小组的成员可以负责不同的实验任务,互相配合完成实验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学习、交流和纠正错误,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第四章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在小组分配之前,教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讲解,介绍凸透镜的基本原理和成像规律。接下来,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个凸透镜和一些相关实验器材,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次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思考如何操作凸透镜、观察成像现象以及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每个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可以分享他们的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相互比较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成像的现象规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凸透镜的工作原理和成像特点。
三、关注实验过程,加强物理观念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的重点和困惑。可以通过实验示范、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并进行自主思考和推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解释实验原理和关键物理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观念。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第一章 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17.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为例。首先,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本次实验的目标是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时,强调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的思维方式。接着指导学生如何测量时间,并强调操作的准确性对实验结果的重要性。教师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多次练习,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为了方便实验操作,教师建议使用适中坡度的斜面。教师告诉学生使用木块支撑斜坡,然后测量斜坡的长度s,并保证小车从斜面顶部滑下。教师还指导学生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s和时间t,并将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这种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关联实际生活,提升责任意识
将实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物理知识对社会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安全、保护环境,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为例。教师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些物质会更迅速地被加热,而另一些物质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温度。通过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并且详细讨论比热容的概念以及对热能传递的影响。接下来,教师可以进行一个实验,例如选择几种常见的材料,如油、铁、水等,测量它们在相同条件下的温度变化。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物质的加热速度和温度变化的差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联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讨论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具有较大比热容的材料来保持温度稳定。通过关联实际生活,提升责任意识,教师能够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结语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新与实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实验导入、重视小组分配、关注实验过程和关联实际生活等方面的探索,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实践能力、物理观念和责任意识。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给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黄培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11):75-77.
[2]王旭.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6):89-91.
[3]陈淑珍.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3(09):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