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作者

高小琴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三阳镇中心小学 336000

摘要::本文围绕“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展开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包括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少应试教学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指出了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知识点过多、应试导向明显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运用“双减”优化数学教学的对策,包括精减知识点、增加探究环节和布置独立思考型作业。文章旨在为数学教学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双减政策;数学教学;教育改革;课业负担;应试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双减”政策在数学教学中首先体现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大量的作业和练习为主,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这些任务,导致课外时间和休息时间被严重挤压。实施“双减”政策后,教师被鼓励减少不必要的作业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休闲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也能够使他们在更轻松的环境中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1]。

(二)减少考试应试教学

“双减”政策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减少考试导向的应试教学。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过于功利化和单一化。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学方法开始转变,更多地强调理解和应用,而不仅仅是应对考试。这种转变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数学的深层次理解,不再只是机械地记忆公式和解题技巧,而是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还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应试压力,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发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教师可以利用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实践探索和趣味游戏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二、现阶段数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知识点过多,内容冗繁

当前数学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知识点过多且内容冗繁。数学课程常常包含大量的概念、定理和公式,使得教学内容变得繁杂且难以消化。学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记忆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这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减少了学生对数学深层次理解和应用的机会。此外,这种重量而非质量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影响他们对数学的长期兴趣。

(二)应试导向明显,缺乏交流

另一个问题是数学教学过于强调应试,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偏向于考试技巧的训练,而非真正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这种应试导向的教学忽视了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更多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通过讨论和探究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使得数学学习变得单调和枯燥。

(三)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

当前的数学教学还存在课业负担过重和学习压力大的问题。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测试和考试,这使得他们往往在重压之下学习,而不是出于兴趣和好奇心。过重的课业负担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心理。长期以来,这种高压的学习环境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双减”优化数学教学的对策

(一)精减知识点,突出核心要点

在“双减”政策下,数学教学应重视精减知识点,专注于教授核心和基础概念。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和整合,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是必要且有价值的。例如,在教授“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基础数字的认识和基本加减法的理解上,而不是过多地涉及复杂的计算技巧或非核心内容。通过精减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每个概念,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去理解和吸收,而不是被大量不必要的信息所淹没[2]。

(二)增加讨论、探究等环节

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应更多地融入讨论和探究环节。这类教学活动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在教授“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题时,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数学解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数字的规律和算术关系。或者,可以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既能促进团队合作,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模拟、时间和金钱的计算等,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从而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讨论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更符合“双减”政策的精神,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三)布置独立思考型作业

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数学作业应从过多的练习题转变为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任务。这种作业形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鼓励他们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课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问题或项目,要求学生探索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或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这种作业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3]。

结论

数学教学的优化需要教育者不断创新,灵活运用“双减”政策,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需求。通过努力,我们有望建立更具有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数学教学体系,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教福.”双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3):72-74.

[2]马忠.”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闯关游戏的策略运用[J].大众文摘,2022(24):0069-0071.

[3]陈道炘.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运用[J].[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