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
刘东东
普宁市华侨中学 广东省 普宁市 515300
《红楼梦》是一部鸿篇巨著,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整本书阅读?我认为必须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遵循整体到局部,通读到细读、局部研读的原则,构建与作品之间的桥梁,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真正掌握长篇小说整本书阅读方法。同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间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促使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共同发展。
下面,我就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谈谈自主学习策略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
一、做好学习时间与地点的规划。
1. 阅读要有时间保证,否则谈阅读就是一句空话。除了语文组统一的每周一节专门阅读课,加上一些课余时间,给学生规定一个阅读时限。在实践中,学生们可根据自身阅读能力等实际情况,大概在一个学期时间完成《红楼梦》较深度阅读。其中三个月时间重点了解前80 回的内容,再用一个月时间认真研读自己喜欢的内容,写心得体会,并在班级学习小组之间开展讨论交流或举行辩论赛。
2. 地点规划。教学地点可选择教室、宿舍、图书挂阅览室或是校园草坪等。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整本书阅读兴趣。
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自主学习,必须引导学生以“同龄人视角”走进小说中人物的生活及心灵世界,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与作家进行心灵上的对话。我以为,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章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宝玉挨打情节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在学生们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师长的责备与教导应该对他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选取和学生原生态生活最熟悉的场景,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相似的痕迹,产生内心触动,拉近学生与文本思想内容的距离。从而激发对整本书阅读的动机,进而进一步全面感知《红楼梦》整本书的魅力和价值。需做好以下三点:
1、师生共读。
以《宝玉挨打》为例,师生共读主要情节,一起整理和概括贾宝玉因私藏蒋玉菡遭忠顺府拷问和被贾环诬陷强奸金钏致死而被父亲贾政笞挞,贾母、王夫人等人赶来并说情的完整内容。之后,由学生分角色朗诵、小组朗读,甚至以戏剧的方式对贾母、贾政、贾宝玉三个人物进行分别演绎,加深对文本的熟悉。
2、教师提问。
教师问题设置能够使学生以“同龄人视角”感受宝玉挨打时的情形和心理。也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和宝玉处境的异同,家长反应的异同,感受传统伦理道德对人的爱与束缚,体会封建社会大家族特有的阶级思想对孩子对人们的危害。
3、学生分享。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并联系生活经历,在课堂上分享阅读体验。“同龄人视角”的体验和分享促使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情感的共鸣,对自己成长中的经历多一份回望,有自我表达的诉求,形成自主学习与探讨的效果,对《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通读全书,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品读语言。
学生通读《红楼梦》全书,吸引他们的往往是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有时也可能是文本中典雅生动的诗句。不管是
因为哪一种,总之要先把整本书看一遍,梳理主要情节脉络,了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再品读语言。
1、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根据目录梳理主要情节脉络。
理清各个人物做了哪些主要事件。例如:金钏是被谁害死的?贾环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思考“导火索”金钏之死和贾环调拨背后潜藏的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沉静阅读,碰撞思维,叩问内心。
2、感知语言。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对小说语言进行品读,感知人物的心境和情感。如《红楼梦》中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首诗说的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结尾两句揭示了两人的最终命运:林黛玉最终死掉,宝玉的心仍然停留在林黛玉上,薛宝钗最终只能守一辈子的活寡。
教师通过细读批注、感知语言、对照情节、悲悯关怀等方式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和讨论人物形象。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独立或小组合作,提出自己的问题,抛向同学,相互探讨,互相碰撞。
这一环节的提问和讨论开放自由,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望作品,自由辩论是为了更贴近文本,在琐碎曲折中领会曹雪芹的笔法和匠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读者视角”,取得整本书阅读的良好效果。
四、创设交流讨论机会,展示读书成果。
1. 探讨主题。
教师从多家主题解读中,选择和学生理解层次、身份处境较相似观点。不预设主题结果,即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研讨、班级辩论,关照整本书,形成全面的“作品视角”,深度体悟小说。
2. 交流心得。
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请学生从小说的某一细节描写、某一人物、某一篇章、某一物象或结构、笔法、主题等方面自主选取某个或某些角度,撰写读书心得。同时,教师提供《蒋勋说青春红楼》系列丛书、周汝昌《石头记》校订评点本、1987 年版《红楼梦》电视剧等书籍、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积累。之后,教师对每篇读书心得一一批改和点评,并在班级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鼓励优秀习作者、有想法的学生分享阅读体验。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应该是给学生搭建与作品相连接的桥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自主学习的目的去进行整本书阅读,进行分析总结,概括归纳,让学生学会表达,培养情怀,形成自己独特的读书见解与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 丁美香 . 扎根阅读土壤提高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J] . 考试周刊 ,2020,(82): 19-20.
[2] 王海芳 . 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J] . 课外语文上 ,2020,(10): 133-134.
[3] 史颖 .“这一篇”教学应指向整本书——《红楼梦》教学的批判性思维[J]. 陕西: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
[4] 蒋勋. 青春红楼系列[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 周汝昌 . 周汝昌校订评点本《石头记》上下 [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