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汉字育人的语文教学探索
何欣
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良田小学 423000
摘要:自从“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汉字育人的意义,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将育人的目标融入进来,使得在学生认识汉字的过程之中,也能够形成更加珍贵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不断的使学生能够汲取我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促使当代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关键词:“双减”;汉字育人;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从“双减”政策推行以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汉字育人的意义,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之中将汉字育人的目标融入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了解汉字的起源,汲取民族智慧
趣味性课堂能够提起学生对于文字学习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将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识字产生积极性,这样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不断的提升学习的效率。汉字代表着我国优秀文化和民族智慧,那么教师在进行讲解时,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文字解说,从而能够让学生家来了解到文字所表现的含义,以至于学生能够汲取民族智慧,不断的将汉字作为民族自豪的象征,在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尽自己的努力,让中华文化能够不断的发扬光大。
例如,在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时,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很容易写错“美丽”这两个字,即便反复抄写了多次,还是记不住“美”字里有几横,“丽”字里有几个点。对此,教师采用了故事教学法:“古人很喜欢吃烤全羊,但是,羊如果太瘦小,一点肉都没有,就不好吃,所以,他们认为大羊很美。你观察一下‘美’字,看看它上下分别是什么字。”该故事参考了段玉裁注解的《说文解字注》:“羊大则肥美。”学生一下就记住了该汉字的写法,同时也体会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
二、关联汉字音、形、义,体悟汉字雅趣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进行汉字认识时,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汉字音、形、义的了解,并且不断的关联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能够了解音、形、义的联系,因此能够感受到汉字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对于音、形、义进行整理和归纳,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对于音、形、义之间的联想关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将音、形、义统一的结合起来进行认知,不断的体会汉字的雅趣。
例如,在教学《小青蛙》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青、睛、情、晴”等汉字,记忆效果并不好,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法,辅助学生记忆,首先,让学生在卡片上写“青”字,并涂上青色,辅助表示词义,其次,在旁边伸展出几条线,分别画上“眼睛、心脏、太阳”的图案,并标注汉字“睛、情、晴”以及它们的拼音,这样就制作完成了识字卡片,最后,学生利用卡片识字,通过联想知道这些汉字的读音都和“青”相近,而“目、忄、日”则和它们的意思相关,不同的意思对应的字形、字音都不一样,当学生找到了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他们就可以展开系统性的识字学习,提升识字效率。
三、调动多元感官,感受先哲思想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之下,作为教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不断的去调动学生的多元感官,这样一来才可以提升教学的效率,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展开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来调动多方面的感官,引发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的进行听讲,这样一来就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在课堂之上进行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我国先哲思想进行解说,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思想的伟大,不断地培养出具有中华伟大思想的优秀品质。
比如,在教学《项链》一文时,学生学到了“和”字,该汉字虽然是形声字,但是学生很难将“口”与“和”的意思结合起来,这给学生识记汉字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对此,首先,教师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将“和”字的识记和儒家文化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先哲思想,首先,教师展示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和”字,并指出,“和”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汉字,在甲骨文时期就出现了,它的本义是音乐协调,其次,介绍了“和”的延伸义,如和谐、和睦等,同时,展示了儒家经典《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对“和”的理解更加深入,最后,设计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在课后自主识字,这样既有助于优化学校的课后服务水平,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应该渗透育人思想,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在汉字中的体现,不断的使学生能够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和魅力,以至于学生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将学习汉字作为自身责任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小改.二十四节气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42-43.
[2]李桂荣,王玉雯.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44-45.
[3]白志江.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向“学生立场”背的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