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讨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

刘生艳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使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课本中的生活,深入了解社会,提高语文学习的实践效果。通过语文学习来感受生活,通过生活来学习语文,二者相互促进,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做出贡献。初中语文教师应通过生活化教学,使语文教学接地气,帮助学生品味生活真谛,解决生活问题,勾勒生活蓝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基于此,本文对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离开生活的语文就会失去根基和源泉。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灌输和能力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生活化教学的运用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学习领域,学生可以通过吸取生活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并运用所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和释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

(二)改善教学质量,促进新课改落地生根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生活,让学生不再抵触语文,而是保持高度的参与热情,提高语文的生活化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生活化教学不仅使语文知识变得更易掌握,还能有效贯彻“双减”理念,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个人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内容,打破他们的被动学习方式。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对于语文课程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深入研究这一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领悟更多人生哲理。

二、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一)营造生活化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水平,初中语文教师首先需改变教学观念,避免传授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教师需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个体情况,给予丰富的生活体验,提升教育效果。在文本的素材挖掘中,教师也需站在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创设生活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更具学习的好奇心[1]。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的设计,在课前导入环节提问学生:“你们记忆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是否感受过冬天的济南?”通过借助提问的方式,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可以学习文本当中的对比修辞手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预先创建微课视频,以帮助学生在预习或课后练习时使用。学生受到好奇心驱使,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描绘北方冬天的情景。同时,教师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化地感受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色,欣赏北方冬季的严寒氛围,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种方法是通过提问和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和图片等,创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和场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丰富生活化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

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行为和情感起到积极的引导。教师需探索语文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寻求更多生活元素,丰富教育内容,以充实课堂知识。在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基础上,应关注学生兴趣,研究学生学习规律,以拓宽语文学习视野[2]。

例如,在教授《春》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发掘与生活相关的元素,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并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首先,老师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春”相关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建立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向学生展示春天中花朵绽放、绿树成荫以及鸟儿辛勤觅食的场景,营造出春天的氛围感。然后,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与“春天”相关的文章,以此将作文练习融入语文学科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提升综合素养

学习语文并不仅限于教材,生活中亦包含丰富的知识。只需善于观察和发现,随时随地都能发现语文的存在。在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教师将讲台转变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舞台,使学生成为主角,并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运用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超越教材和课堂的限制,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3]。

例如,在《植树的牧羊人》中,着重描述了一个孤僻的牧羊人坚持了将近50年不停地植树,最终将荒地变成了一片绿洲的故事。在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策划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的情况,包括污染现象和程度,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或保护措施。学生可以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展示研究结果。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鼓励他们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这一任务。学生的热情可以充分激发起来,一些同学主动走进社区,了解当地相关部门在环境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还有一些同学与当地的清洁工人交谈,并自愿参与其中,为环保事业做出一点微薄的贡献……,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小组活动的成果。这样一来,学生的语文学习不再受到任何约束,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学习并实践,同时也能锻炼合作和实践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结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语文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积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而言,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来开拓学生的语文视野,并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来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鑫.生活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学周刊,2021(12):75-76.

[2]苏会平.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2(13):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