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析借助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作者

陈波

衡东县白莲镇尚德学校 湖南 衡阳 421433

摘要: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而借助心理学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的措施之一。心理学的引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帮助教师找到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将从“趣味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提升学生思考能力”、“积极课堂互动,激活学生探究意识”、“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借助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学生个体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借助心理学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成为值得研究的有效方法。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策略和积极的学习氛围。

一、趣味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往往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借助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情境来导入数学知识,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受到数学的现实应用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趣味的教学情境导入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数学学科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教师可以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的动力。另外,教师可以借助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游戏任务,并设置奖励机制和挑战关卡,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过程中学习数学。游戏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学习的意愿,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增强学习效果。

二、引导学生探索,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索性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探索性学习的原则,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思考,通过推理和解决问题,发现数学的规律和关系。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带领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引导性问题应该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和尝试,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唯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该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思路解决思路,并尝试比较和评价不同的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学生可以培养灵活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不同的解决方法进行连接和扩展,形成更深层次的数学理解。

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用积极稳健的心态面对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和指导,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积极课堂互动,激活学生探究意识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积极参与课堂的程度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的交互原理,结合小组活动、游戏等形式,在课堂上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升。

首先,教师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例如,可以出示一道有趣的题目,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方案,并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结论。在问题思考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或全班讨论的时间,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的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与交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拓展他们的思路。其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和工具,如拓展题目、在线学习资源等,来辅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这样可以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并帮助学生在课外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数学探究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解决数学问题。通过合作,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效果更好。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以项目为载体,为学生布置适合学生学情的数学探究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吗,通过分组合作、调查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式,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例如,在学校运动会举办过后,让学生计算短跑比赛的平均实践、跳远的平均距离等等,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实际问题场景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一个购物折扣活动,让学生根据商品的价格和优惠信息做出购买决策,并计算实际支付金额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并针对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出改进建议。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互相学习,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共同进步思维。

综上所述,将心理学引入小学数学加血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心理学的引入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让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能力和心理学专业能力,并不断探究将它们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策略选择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可以进一步完善借助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养成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苟艳利.探析借助心理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3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