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学校落实“双减” 政策的措施及效果探究

作者

邬中会

重庆黔江民族小学

引言

学校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双减”政策的效果。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引导,鼓励教师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避免通过增加作业量和课外辅导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健全校内课后服务机制,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校园内能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培养。

1 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效果

(1)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通过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帮助学生从繁重的学业压力中解脱出来,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学校落实“双减”政策,有助于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减少对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有利于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4)促进家校合作:家长可以更加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与学校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教育计划。

2 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措施

2.1 优化课堂教学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我国学校正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力求通过多样化措施来改善课堂教学,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首先,学校着力减少作业量,防止学生陷入无休止的做题练习。教师们精心设计作业,保证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又不会造成过重负担。此外,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作业设计,如引入实践性和探究性作业,帮助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其次,提升课堂效率成为学校工作的焦点。教师们深入研究教材,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每节课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此外,创新教学手段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校支持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教师们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等工具,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执行“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学校也重视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技巧。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进而推动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

2.2 强化作业管理

在执行“双减”政策的框架内,作业管理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为确保政策得到充分实施,学校已推出一系列对策,加强作业管理制度,力求在以下几个维度取得明显进展:首先,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是保证作业品质的基础。学校依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规定,结合校情,制定了详细的作业管理制度。该制度对作业布置的原则、批改的要求、评价的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作业管理指引。其次,严格限定作业时间是缓解学生压力的核心策略。学校指导教师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和自我发展时间。具体方法包括:限制作业总量,避免过多书面作业;推崇多种作业形式,如口头作业、实践作业,降低书面作业的比重。再者,提升作业质量是作业管理的核心追求。学校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确保作业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既巩固学生的知识,也培养其能力。教师还需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辅助学生查漏补缺,提升作业效果。同时,消除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是作业管理的重要任务。学校通过教师培训和教学研讨等方式,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作业设计,让作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被激励设计开放式、探究性作业,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2.3 规范校外培训

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下,我国教育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督工作给予高度重视,致力于整顿校外培训市场,减轻学生学业压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教育机构对培训机构进行资质审核,保障其合法经营。同时,对培训内容、教学手段、师资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培训质量。其次,规范校外培训活动。明确规定培训机构不得进行超纲教学、过度应试培训,以及举办升学考试相关竞赛。此外,禁止培训机构与学校进行有偿合作。再次,引导家长和社会正确理解校外培训。通过媒体宣传、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普及“双减”政策,引导家长理性看待校外培训,避免盲目跟风。同时,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此外,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体系。教育机构与市场监督管理、安监等部门协作,增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涉嫌欺诈、虚假宣传的机构,依法予以取缔。最后,推动校外培训机构转型。引导培训机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兴趣教育转变,助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同时,支持机构开发丰富多元、量身定制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2.4 丰富课后服务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学校及教育部门对学生课后服务的品质和种类给予了极大关注,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项目,以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首先,设立兴趣小组。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开设了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书法、围棋在内的多种兴趣小组,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学习内容,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其次,丰富体育活动。学校组织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举办校运会等体育赛事,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再次,普及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建立了科技创新实验室,开设编程、机器人制造、无人机操控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参与科技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科学素养。此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安排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社会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这些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结语

总之,学校作为“双减”政策实施的前沿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晓亮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 [J]. 教育教学论坛,2024,10(18):123-125.

[2] 王芳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教学策略探讨 [J]. 教育教学论坛,2023,10(16):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