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一种优秀的习惯
李银娇
广东省湛江雷州市十二小 广东 湛江 524200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朗读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朗读;阅读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还要求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来表达文本的风格和韵味。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朗读是一种优秀的习惯,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一、朗读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朗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与意义,并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表达文本风格。它不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增强记忆,还培养评价和创造力。朗读有助于掌握正确的发音、语法和标点,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文本的美,体验其情感和意境,激发想象。它还助于发现兴趣和特长,培养品味,了解不同文化背景,拓宽知识面,增强文化认同和自信。朗读也是提高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方式[1]。
二、以课本为例,展示朗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为展示朗读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三篇课文,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季之美》和《将相和》,并对这三篇课文的朗读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朗读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李白的送别诗,描绘了与孟浩然的相聚别离,深情地赞美了友谊和自然景色。这首七言律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和谐的音律闻名。教师在朗读前应介绍其创作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结构和韵律,按声调和标点朗读,体现其节奏和韵味。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用适宜的语音和语调表达诗歌风格。朗读后,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反思,分享感受,评价朗读水平,提出改进建议。
(二)《四季之美》的朗读教学设计
《四季之美》是一篇说明文,展现了春夏秋冬的美景和特色活动,充满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这篇文章语言清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是优秀的说明文范例。朗读前,教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预测内容和结构。朗读时,注意文章的层次和逻辑,按段落和句子分段朗读,体现条理。教师指导学生用适当的重音和调子表达文章信息。朗读后,通过小组展示或个人总结,让学生归纳内容,分析不同季节的景色和活动,分享评价和感想。
(三)《将相和》的朗读教学设计
《将相和》是一篇叙述蔺相如智勇、忠诚、大度的叙事文,通过“完璧归赵”等故事展现其与秦王和廉颇的关系,体现赵国尊严和利益。文章语言精炼,内容曲折,人物形象鲜明。朗读前,教师介绍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助理解情境和意义。朗读时,注意文章结构和重点,分段朗读,表达逻辑和连贯。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气氛和情感调整语音和语调。朗读后,通过小组讨论或反思,分享感受,评价朗读效果,提出改进建议。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
朗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但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是朗读的示范者。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朗读技巧和水平,能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节奏和情感来表达文本的内容和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准确、流畅、生动的朗读范例。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难度的文本,选择适合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展示不同的朗读风格和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丰富化、个性化的朗读参考。教师是朗读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朗读目标和计划,选择适合的朗读材料和活动,设计有趣的朗读任务和问题,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和动机。教师也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难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复习和自习。教师是朗读的评价者。教师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全面、多元的朗读评价体系,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既考察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又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肯定学生的进步和优点,指出学生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修正和提高[2]。
(二)学生在朗读教学中的参与方式
学生是朗读的执行者。学生应该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和示范,按照教师给出的目标和要求,积极完成各种朗读任务和活动。学生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和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效果和水平。学生是朗读的探究者。学生应该主动阅读各种类型、各种风格、各种难度的文本,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视野,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质。学生也应该主动分析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探究文本背后的作者意图、社会背景、文化内涵等深层次信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素养。学生应该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朗读感受和体会,倾听同伴的朗读建议和意见,互相学习和帮助。学生也应该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和反馈,表达自己的朗读需求和困惑,接受教师的朗读评价和指导,互相尊重和信任[3]。
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示例,我们可以看到,朗读是一种优秀的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朗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朗读也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质。朗读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梁燕珍.朗读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 2019.
[2]张义秀.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新丝路:下旬, 2019.
[3]冯志娟.浅析课堂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课内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