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李思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新城小学 528322
摘要:问题情境的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性。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在以往的问题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多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思路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只能被动的回答问题,致使问题情境的价值大幅降低。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挑战。问题情境创设作为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模拟实际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贯彻新课程改革标准,还能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果。因此,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数学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此,数学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确保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更加高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数学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1“看日历”的教学时,本课数学内容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为培养学生看日历的能力,教师首先可以为学生准备日历,随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以帮助学生深度掌握本课知识。教师可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记得生日是几月几日吗?”学生1:“我的生日是10月25日。”学生2:“我的生日是3月12日。”教师继续询问学生:“那你们能否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生日的那天呢?”学生纷纷表示不行,此时,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本课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大致掌握年、月、日的数学知识。随后,教师便可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提出问题。教师:“同学们,你们想要提出哪些关于年、月、日的问题呢?尝试说说吧。”在询问结束后,数学教师还可将学生分为若干数学小组,促使学生在组内提出问题,并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在学生小组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时刻关注每一小组的进展,在学生提出与所学知识无关的问题时及时纠正学生,提升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如,在A组中,学生1:“我的生日是小月,在每年的倒数第二个月的倒数第三天,你们能猜到我的生日吗?”学生2:“大月、每年倒数第二个月得出是11月,倒数第三天,也就是11月28日。”学生3:“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的7月1日,到今年是多少周年了呢?”学生4:“26周年。”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组内自主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间进行问题互动。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到精密的科技数据,小到买菜买文具,都是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数学教师在开展知识教学时,应当让学生理解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为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现象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促使学生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8.1“文具店”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本课的生活因素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人民币,包括“1元、5元、5角”等等,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纸币吗?能否说出谁大谁小呢?”教师说完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的看法分享到课堂上。学生1:“5元人民币比1元要大。”学生2:“1元人民币比5角要大”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便可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大致掌握人民币知识。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找寻到生活中具有小数的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如,西红柿3.5元一斤、苹果4.19元一斤等等,展示完毕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同学们,这个3.5元、4.19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应该怎么写出它呢?”学生纷纷产生了相应的疑惑。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知识与生活实际为学生深度讲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认识小数。随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其他小数例子询问学生:“面包1.99元一个、橡皮0.5元一个,这是什么意思呢?”学生1:“面包1.99元,也就是1元9角9分。”学生2:“橡皮0.5元,就是五角。”教师通为学生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明白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关联,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
三、根据学生喜好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刚一步入学习时期,尚未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学习兴趣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为此,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喜好进行,确保问题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形式之一,所以,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数学教师在开展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1“生活中的负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游戏问题情境。具体的游戏内容如下: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成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青蛙过河游戏。每组学生面前有五块圆垫,教师为学生出题,学生回答正确后前进一步,错误则后退一步,哪一小组的学生率先抵达终点即获胜,最终的胜者将会获得教师的奖励。流程如下,教师:“-5℃和-20℃哪个温度更低?”学生1:“-20℃。”学生便可前进一步。教师:“5℃与-2℃哪个温度更高呢?”学生2:“5℃。”教师通过根据学生的喜好设计游戏问题情境,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还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找寻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创设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教师也需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保证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凡艳.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探析[C]//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五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第九小学;, 2022: 5. DOI:10.26914/c.cnkihy.2022.049766
[2]马淑兰.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措施 [J]. 新课程, 2022, (37): 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