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低年级数学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探究

作者

蔡明华

河南省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小学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有时无法顺利掌握数学概念,也无法在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为此,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过渡阶段,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可以通过学生对具体物体的观察、触摸、分析、比较等建立数学概念,提高学生推理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要注重多设计操作活动,完成学生的抽象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逐步适应数学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这表明学生在建立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思维的过程中要有实际操作的过程。因此,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教师要组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操作、比较来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主要就依靠形象思维进行数学认知,为了强化具体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中扮演组织和控制的角色,将操作活动变成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互动过程,实现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主动获取。

一、激发学生兴趣,组织动手操作活动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好动、好奇的特点,教师要从抽象和枯燥的知识讲解中跳脱出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物品或感兴趣的物品作为操作的对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要设计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来发现数学学习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比如,在教授“11~20各数的认识”时,教师准备十根小棒,让学生将它们组成一束,让学生明确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概念。准备一张直尺,上面标有11到20的数字,然后让学生观察直尺上数字的排序,从而让学生对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有了清晰的了解。接着,准备具体生活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个,从而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数目认知。通过这些动手操作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组成、顺序和大小比较等概念。

二、指导操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前,应当进行清晰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的进行操作,让学生可以了解每个步骤,避免学生盲目动手。组织学生独立操作,教师也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操作。此外,教师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与同桌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操作结果,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促进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一)”时,教师准备多个图形模型,并将它们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形状和特征,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边数、平面还是立体等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辨认和区分图形。为学生准备一些具体的图形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让学生亲自触摸、移动和比较这些实物,直观地认识图形的形状和特征。教师鼓励学生和同桌进行讨论,分享彼此对图形特点和区别的观察和认知。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互相比较,进一步理清图形的特征,并在集体讨论中形成更全面的认识。通过与同桌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从多个视角考虑问题,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三、分析数学概念,上升理性认识

在数学学习中,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对学生来说难以理解,认识也比较模糊,而教师便可以通过组织动手操作活动来带领学生分析数学概念。通过学生对感性材料的操作过程,将学生的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认识。具体来讲,教师在在分析数学概念时,带领学生感知数学的变化和规律加深,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更加顺利,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十几减9”时,教师创设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算式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教师提出与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分糖果,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教师使用实际物品,如糖果,进行模拟减法操作,学生可以观察物品的数量变化,思考每一个步骤的意义。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和图示表达算式的过程,通过帮助学生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加深他们对减法运算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和绘制算式的过程图,以更加形象地展示思考和计算的过程。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算法,如“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尝试,促进学生的数学语言和符号表示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动手操作活动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助力学生理解、分析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为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并逐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美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1(33):2.

[2]娄义军.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有效性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