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林维汉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井镇古井小学 529145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单元整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能够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当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探究有效的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数学学科知识之间连贯性强,前后单元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单元整合,帮助学生回顾此前所学,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一)整合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材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进行编排,每个单元都包含了相关的知识点。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能够将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整合单元教学知识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加丰富、多样、有趣的练习和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提升学生素养,助力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单元整合教学将单元涉及的知识、能力与思想进行整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并通过整合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等方式,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和创新。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任务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根据单元内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结合教材的要求和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四则运算能力,但是尚未掌握两级运算、带括号的运算等数学知识,教师在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当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有效性。为此,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

1. 知识技能目标: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通过教师设置的实际问题和练习题体会四则运算的规律,并在不断的练习中熟练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应掌握带有小括号式子的运算规律;同时,需要理解并掌握数字“0”的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方法目标: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总结等过程掌握四则运算的规律,并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四则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任务,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二)发掘知识联系,形成教学框架

整合知识点是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核心。教师需要对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在整合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列表格、画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为例。在进行单元教学前,教师需要整合单元知识点,发掘单元知识与此前教材知识的联系,从而生成合理的教学框架。单元知识是“几何”,其中涉及的几何图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以及“组合图形”,具体教学内容为关于几种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是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本单元还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其实能够通过切割和填补变成一个长方形。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切割纸片,从而推断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相关的。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制作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并让学生将三角形进行拼接,可以发现将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拼接在一起,就会出现平行四边形。

在成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知识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数学中的公理和定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这些公理和定理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梯形面积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类似,运用同样的手段,学生可以成功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

最终以长方形面积公式为基础,学生可以高效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在发现教材的知识联系后,教师可以制定教学框架,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剪切、拼贴等方式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随后再带领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

(三)进行任务探究,提升自主能力

当前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单元教学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探究任务,带领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算知识,教师可以将单元教学的重点设置为:理解等式和方程的含义、掌握方程的列法、解方程。而任务设计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点教学等式和方程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直尺自制天平,将直尺平放在某一物体上,并在直尺两端分别放上完整的粉笔和橡皮,随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以下探究问题:1.怎样才能让天平保持平衡?2.当天平平衡后,直尺两边同时加上一支粉笔“天平”还会继续平衡吗?两根呢?3.如果将粉笔换成橡皮呢?4.如果粉笔为a,橡皮为b,以上过程可以用什么式子表示?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展开探究,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能够将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当子吉.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3(45):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