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作者

黄碧香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中坝镇紫金县庆龄中学 517423

摘要: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学科融合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初中历史教学也在逐步向此方向发展。学科融合是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简单来说就是找寻到学科教学间的关联,开展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积累。为此,历史教师需要从学科融合视域下开展历史教学,找寻到历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策略。本文将分析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科融合;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历史是初中时期重要的文史类学科,开展历史教学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积累。在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学科融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科融合教学通过两种学科之间内在的关联开展教学,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帮助极大。为此,历史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学科中的关联,并与其他学科教师取得联系,提升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历史与语文学科相融合

初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的了解兴趣十分浓厚,然而,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缺失以及理解能力的欠缺,学生对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打破历史与其他学生的界限,尝试将历史与语文学科相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知识。

例如,历史教师在进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二课“新文化运动”的教学时,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有志之士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以及唤醒中华人民的伟大运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教师可以和语文教学相融合,以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藤野先生》为主开展历史教学。首先,历史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展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并根据文章询问学生相关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问题1:鲁迅是什么人?问题二:鲁迅身处什么时代,那个时代具有怎样的特点?问题3:从鲁迅的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由于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过鲁迅的其他文章,对于鲁迅并不陌生,学生纷纷将自己的看法分享至课堂。学生1:“鲁迅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与思想家。”学生2:“鲁迅身处封建社会,那个时代的中国较为落后,任人宰割。”学生3:“鲁迅的文章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从《藤野先生》中一群留学的中国学生围看中国人被枪毙仍然高呼万岁,在回国后也是如此。”学生说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同学们,为什么他们观看自己的同胞被枪毙仍然高呼万岁呢?”学生纷纷产生相应的疑惑。通过这个问题,自然的过渡到历史学习的内容,不但加深学生对《藤野先生》的印象,还能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讲述封建社会的旧文化与旧道德,新文化运动具体的内容以及鲁迅文章所揭露的吃人社会。除此之外,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历史教师可邀请语文教师为学生普及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巩固学生所学。

二、历史与地理相融合

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插图都是关于历史事件的地图介绍,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看不懂地图,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言十分不利,为此,历史教师应当注重历史与地理知识相融合,通过地理知识,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历史内容。

比如,历史教师在进行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十课“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抗日战争中各方势力的地理分布情况以及主要战役发生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理清抗日战争的流程,教师便可邀请地理教师一同开展本课教学。首先,教师在讲述台儿庄战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台儿庄的地理位置以及抗日战争中战略地位,教师可以邀请地理教师为学生普及台儿庄、徐州、南京等的地理位置,以及这几个地区在抗战时期的重要性。教师:“当时日军侵略者从南北两个方向进攻中国,日军为了打通南北战场,更快灭亡中国,选择攻打台儿庄,进而合攻徐州。台儿庄在徐州的北方,攻下台儿庄,那么日军就能会师攻下徐州,打通南北战场。”地理教师为学生普及完毕后,由历史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述台儿庄战役的细节与意义,让学生明白台儿庄战役在抗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随后,在讲述本课其他内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时也是同理,由地理教师为学生普及武汉、长沙的地理位置,再由历史教师详细讲述武汉会战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历史知识以及地理知识。教师通过历史与地理知识相融合,可以提升学生对两课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

三、历史与道法学科相融合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作为文史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学科融合视域下开展历史教学时,历史教师需要挖掘出历史教材与道法教材之间的关联,将历史与道法学科相融合进行教学,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例如,历史教师在进行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教师可以邀请道法教师为学生详细讲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历史教师可以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背景以及相关史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备大致的了解。随后,由道法教师向学生进行详细讲述,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我国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所做的努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我国的帮助等等,帮助学生详细掌握本课内容。随后,为了增添学生的体验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播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让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具体流程。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与道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普及相关知识,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谈谈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视域下将历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开展教学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具有积极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与语文学科相融合、历史与地理学科相融合、历史与道法学科相融合三方面,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拓展自身文化积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佳楠.学科融合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3(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