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设计 单元融合
王子奕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而“复述”是小学语文课本中首次提及,且作为大单元教学目标。复述是指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与发生遗忘。语文教学中的复述是指对语言材料吸收、加工、存储、内化、整理和表达的一种训练方法。单元融合将复述作为一大主题是为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增进学生记忆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语文作为一名语言类学科,教材作为训练语言的载体,非常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查阅教参可知,三年级到五年级将复述分为了三类,设置三个单元,从详细复述过渡至简要复述最终达到创造性复述。这三个过程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因此,对教学目标提出新要求。
三下语文第八单元的课文选取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复述故事,展开想象,创编创造童话。从复述故事到创编故事,以故事为载体,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融合共生。因此,教学的重难点就应为着力落实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找到复述故事的关键信息,如何根据提取的关键信息理解并复述故事,从而结合有效信息对故事进行创编。教材有层次、有关联的编排,构成了语文课后题、交流平台,、语文园地与习作,可操作性强,为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支架,又从思维层面为学生构成了助学系统网。
为更好的发挥教材单元融合编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需从教材三到五年级复述教学序列编写线与三下第八单元的内容编写线两个思路双线融合。
一、双线设计,剖析教学核心点
1.复述课文的教材编写线:
新课改将复述内容分为三个学段,第一为复述自己所见感兴趣的事情。第二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为阅读叙事性作品,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并能够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或场景。三下第八单元是复述教学单元,主要教学目标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详细复述。
2.单元编写线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精读后接一篇略读,证实了先学再用的进阶过程。教材中提及本单元课文导语为读故事、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读正是为复述的基础,续编为复述的延伸。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中提出的复述方法分别在精读课文的课后题中有所体现,所提及的方法为表格、示意图等。
3.第八单元的教学核心点
本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逐渐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处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共同发展的阶段,其显现为识字量加大,注意专注力持久,表达能力提升。本单元的课文篇幅较长,意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借助图表提取关键信息,详细复述课文,此过程中复习的难度相对较低,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可以引导其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化人物形象。
4.关注复述盲区
本单元的复述前提是熟读课文,如《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课后题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形象特点。由分角色的出声朗读过渡至默读“《方帽子店》说说你认为课文中哪一部分最有意思”,说明只有充分熟悉课文,才能逻辑清晰的复述课文,从而顺应学生逐渐发展的社会性心理认知的需要。在此过程中,教学一定要注意的是复述不等于背诵,教师需有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重视语言的运用。
在学习《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一文时,学生过度依赖课后题给出的表格,教师需及时提醒学生复述有别于概括,鼓励学生结合表格中的关键词讲述课文内容,并可以加入自己的特有表达与理解。另外,少讲多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运用方法的快乐。
5.重视复述方法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复述方法并非一成不变,两篇精读课文的课后题都有表格的涉及,这是复述方法连续性的体现,但表格之间也是有差异的,《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顾客》是从时间与人物角度入手,《漏》的图表是从地点入手,不同的课文设计意图不同,那么图表体现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这体现了复述方法的差异性。连续性与差异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运用已有经验,打破常规思路,构建新知。
二、单元融合 分层搭建
交流平台和课后题都提到了借助图表帮助学生复述,图表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支架。借助图表只是为在学生初学阶段思路更清晰,但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理解故事,还需要重视学生的真问题,进行第二阶段的教学设计:分层设计,让复习方式立体,从多维度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1.以大单元为背景,多维目标,循序渐进
依据课后题的设计思考,在复述单元中,教学具有以下基本路径:首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其次,借助图表信息,复述故事。然后,聚集“有趣”再读课文,理解故事。最后,借助图表,依据课文内容续编古故事。
2.精略读相结合,多课型融汇贯通
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点与方法的主要阵地,学习方法的训练路径为主要阵地,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读懂课后题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在解决课后题之前,还应建立属于本课的图表信息,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让训练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知识技能。
而在学习本单元略读课文《方帽子店》与《枣核》时,应该着重对比与精读课文思路的不同,利用时间、人物的关键信息进行情节的对比与梳理。注重唤醒学生前一刻精读课文的学习经验,迁移至本课略读课文的学习中,巧妙将前一课的课后题表格支架迁移至本课的学习,巩固已有的复述经验。
3.抓住语言特点,让复述更生动
第八单元的故事以民间故事为主,反复、口语化的语言让古诗更为生动有趣便于学生理解,《漏》通过大量人物对话,让学生对故事主线有更为清晰的认识,那么可有意引导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加入能够凸显人物形象的句子,抓住细节,复述故事的有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