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科任老师课堂互动管理模式创新探究

作者

陈丹霞 荣俊辉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一、引言

核心素养聚焦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能力”,涵盖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其培育需依托课堂中师生、生生的深度互动——通过思维碰撞、协作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塑造品格。中学科任老师作为学科教学实施者,其课堂互动管理模式决定互动的方向与质量:优质互动能激活学生主体性,助力素养培育;低效互动则沦为“课堂点缀”,制约教学实效。

二、互动目标的素养化锚定,明确核心素养培育方向

传统课堂互动目标多以“完成教学进度、维持课堂秩序”为核心,如“通过提问推进课程、通过讨论避免学生走神”,缺乏对核心素养的系统规划,导致互动“有形式无内涵”。核心素养导向下,科任老师需先实现“互动目标的素养化锚定”,将单一“知识目标”转化为“知识+ 能力 + 素养”的融合目标,让每一次互动都围绕素养培育展开。

三、互动内容的学科化构建,搭建素养培育的学科载体

核心素养培育需依托学科内容,脱离学科特性的“通用化互动内容”,难以实现“素养与知识的深度融合”——如用文科讨论形式开展物理互动,会弱化理科“实验探究”素养;用理科推导逻辑分析文学文本,会忽视文科“情感体验”素养。科任老师需通过“互动内容的学科化构建”,将核心素养要求融入学科知识体系,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互动载体。

对理科类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需围绕“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创新思维”等素养设计内容:可构建“问题链探究 + 实验实践”的互动框架,如数学围绕“函数性质”设计“观察图像提出猜想—小组推导性质—生活实例验证”的互动内容,培养数学抽象与逻辑能力;物理围绕“电路设计”设计“分组设计方案—协作搭建电路—分析数据改进”的互动内容,培育实验探究与创新能力。

对文科类学科(语文、历史、政治、地理),需聚焦“语言表达、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等素养设计内容:可构建“文本研读 + 情境实践”的互动框架,如语文围绕“散文情感”设计“精读圈画情感关键词—分享阅读感受—结合生活谈共鸣”的互动内容,提升语言理解与情感素养;历史围绕“历史事件评价”设计“分组收集史料—辩论事件影响—撰写评价短文”的互动内容,培养史料实证与价值判断能力。

学科化构建需避免“知识与素养割裂”,而是以素养为纽带,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互动任务,让学生在学科互动中既掌握知识,又发展素养。

四、互动评价的发展性完善,强化素养培育的反馈效能

传统互动评价多采用“教师主观判断 + 答案对错评判”,如“回答正确得优、错误得差”,仅关注互动结果,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协作表现与进步空间,无法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有效反馈——部分学生因“答案错误”被否定,逐渐失去互动信心;部分学生虽“答案正确”,但思维逻辑存在漏洞却未被指出。核心素养导向下,需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让评价成为“素养培育的助推器”。

在评价内容上,突破“知识掌握”局限,纳入素养维度:评价理科互动时,关注“逻辑推理清晰度、实验操作规范性、创新思路合理性”;评价文科互动时,关注“语言表达流畅度、情感体验深刻度、价值判断客观性”;评价协作互动时,关注“团队分工合理性、沟通有效性、责任担当表现”,全面覆盖核心素养要求。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过程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通过“互动观察记录”(记录学生参与频率、思维表现、协作情况)、“学生互动日志”(引导学生反思收获与不足),跟踪素养发展动态;终结性评价以“多元成果展示”为载体,如学生提交探究报告、小组协作成果、观点表达视频等,综合评估素养提升效果,避免“一考定优劣”。

在评价主体上,引入“教师评价 + 学生自评 + 同伴互评”:教师从专业角度点评素养发展亮点与改进方向;学生通过自评反思“互动中提升的能力、需改进的不足”;同伴互评聚焦“思维贡献与协作表现”,如“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思路帮助小组解决了难题”。评价需侧重“纵向进步”,避免横向比较,用鼓励性反馈激发学生参与动力,形成“互动—评价—改进—再互动”的良性循环。

五、结束语

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学科任老师课堂互动管理模式的创新,核心在于实现“目标、内容、评价”与素养培育的深度融合:通过目标素养化锚定,明确互动的育人方向;通过内容学科化构建,搭建素养培育的学科载体;通过评价发展性完善,强化素养培育的反馈效能。这一模式能有效解决传统互动“形式化、同质化”问题,让互动真正成为素养培育的“有效场域”——既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发展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也助力科任老师提升课堂管理能力与专业水平。

未来,还需结合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学生的素养发展需求,进一步细化互动策略;探索跨学科协作互动模式,如语文与历史结合的“文化主题互动”、数学与物理结合的“逻辑推理互动”,拓宽素养培育维度;同时依托信息技术,如用互动教学软件记录学生互动数据、生成素养发展报告,让互动管理更精准高效,为核心素养培育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Z].2016.

[2] 王洁 .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参考,2022(15):45-48.

[3] 李艺. 中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融合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2021(7):89-93.

[4] 张伟 . 中学科任老师课堂互动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J]. 教学与管理,2023(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