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小探
朱隆刚
钟祥市长寿镇第一初级中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数学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怎样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落实初中数学学习中的研究性学习成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研究的核心问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我认为教师们应该做到两个层面:一是取材于课本知识,对书中的例习题进行拓展研究作为开放式的学习。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用数学思维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在此,我仅就新课程数学研究性学习谈一下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奠定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很多教师会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推导能力。因此,他们对于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和处理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极少顾及,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极为薄弱。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将课堂所学的抽象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的能力。学生们对教师布置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束手无策,只能坐等答案。这些带给教师的反思是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也是相当重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留意身边的事物,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相结合。数学兴趣的培养、思维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要日积月累,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经历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
二、选择适当的研究课题,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条件。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题研究的结果。可以说,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那么,针对实际应用问题,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基于怎样的选题原则呢?首先,应用题的选取应该取自于学生周围环境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懂得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就能发现到处都是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实际来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现实世界中发现的问题。其次,数学应用题既要注重实际性,又要着眼于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数学创造有两类不同的动机思想,我们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可从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数学自身魅力方面组织数学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在实际生活中采集到的数据熟练运用,掌握自主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形成客观的综合评价,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研究成果的质量,即对研究成果报告、论文、作品、模型等进行评价。评价的重点是关注学生参与研究的过程。只要学生能围绕课题认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过程就应该给以成功的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对有独创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在想象、探索、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个人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身的创新潜能。研究性学习基本上是以小组方式进行的,合作学习需要各组员有集体意识,通力合作,共同解决,让研究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使最终的成果展示更加完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将数学教学改革推向深入的一个新举措,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远不止于此,在实际教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和探讨能给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带来一些借鉴和帮助,以至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