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袁少青

江西省龙南市第四中学 341700

摘要: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本文通过以《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自制汽水为例,展示了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和合作探究等关键步骤。强调了项目学习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促进对化学概念深刻理解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学习、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项目学习的理论基础

项目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项目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二、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设计

项目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构思实验步骤,并制定实验计划。例如,当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酸碱溶液浓度,设计实验验证中和反应的规律。这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实验原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二)实验探究

在项目学习中,实验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更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来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化学观念。以金属腐蚀为例,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探究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腐蚀情况,从而深化对金属腐蚀机制的理解。

(三)实验应用

项目学习强调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将化学实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以肥料的选择为例,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种类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然后选择适合特定情况的肥料,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农业生产中。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

本文以《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自制汽水为例,具体阐述项目学习的实施:

(一)问题导向

1.问题引入

项目学习的起点是引人深思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制汽水这一话题上,引入问题:“我们平常喝的汽水到底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自制的汽水与市售的汽水有何异同?”这样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汽水成分和特性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问题的开放性

确保问题的开放性,让学生思考更多可能性。引导问题:“如何通过物质的类别认识具体物质的性质?”、“自制汽水的酸碱性质和化学性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饮用体验的?”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他们不断提出更多问题。

3.学生思考与猜测

通过展示相关视频、图片或进行简单实验,引导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测和问题。例如,鼓励学生思考:“自制的汽水中的小苏打和柠檬酸是否会发生反应?为什么自制的汽水可能不如市售的汽水好喝?”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被引导到实验和化学反应的可能性上。

(二)学生参与

1.项目的设计

项目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从项目设计开始。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参与到配料表的设计中。他们可以选择碳酸饮料的口味、酸性成分等,培养创造性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讨论和理解各组配料表的差异,为项目的下一步实施做好准备。

实施步骤:

-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选择碳酸饮料的种类和口味,以及需要添加的酸性成分。

- 学生在讨论中形成配料表,选择好比例和数量。

- 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设计理念,讨论并改进。

2.实验计划

学生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他们可以提出如何探究汽水的化学性质和酸碱性质的实验方案,预测不同果汁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影响。这不仅培养了实验设计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步骤:

- 学生根据配料表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制备过程和需要的仪器材料。

- 学生提前预测实验可能的结果,包括酸碱性质和可能的化学反应。

- 实验方案在小组内分享和修改,确保每个小组的设计合理可行。

3.数据收集与分析

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负责数据的收集和初步分析。他们可以计算溶液的质量分数,预测反应后产生的物质的质量等。通过实际的数据处理,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了数据分析的技能。

实施步骤:

- 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

- 学生利用计算方法,计算实验中涉及的化学量,如溶液的质量分数等。

- 小组间比较数据,发现可能的规律和异常,提出初步结论。

通过问题导向的引入,学生在项目设计、实验计划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既培养了实践操作的技能,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项目学习倡导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问题。在自制汽水项目中,小组合作的重点可以放在方案的改进、实验的操作和数据的比较上。小组合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实验数据分享

学生鼓励分享小组的实验数据和结果,从而促使学生之间形成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分享,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了解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结果,为整个项目的深入展开提供更多思路。

3.反思与改进

项目结束后,学生一起进行实验结果的反思,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实验的不同方面,同时培养了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结束语

项目学习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种富有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实验现象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项目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加深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在问题导向、学生参与和合作探究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凤琴.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3(03):106-109.

[2]姜伟.设置项目 活化实验——项目学习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3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