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作者

吴秀红

福建省莆田中山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教学政策,切实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总量,积极挖掘数学学科教学育人的本质特点。教师应当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达到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效果,还可以启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数学探索思维发展,积极构建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知识的强烈自信心。并且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数学课后作业,指导学生从作业中找寻自身的数学知识薄弱点,并挖掘数学作业错误的根源。然后教师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双减”;初中数学;减负增效;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积极学习“双减”教学政策的精神,分析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教育质量,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学任务,让数学教育重新回归学校的主阵地。同时教师需要积极加强对学生教学思维培养,巧妙运用数学情景创设等实践策略,启发学生在数学探索中的问题意识。并且教师应当合理规划课后作业数量,通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减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知识的负担。然后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数学合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在课下应用数学知识的灵活技巧。

一、巧用数学情境创设,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提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意愿。因此教师可以巧妙运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针,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引导学生尝试构建自身的数学逻辑知识体系,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锻炼学生深入分析数学情景现象的表达能力。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思维的完整过程,积极总结情境中蕴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分析数学结论中蕴含的数学道理,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数学思维。

例如,教师深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概念,认识解方程、方程的解等基础概念知识等。然后教师应当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境问题,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方程。同时教师应当学生深入分析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带领学生经历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数学探索完整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方程应用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方程的应用价值。

二、合理规划数学作业,落实“双减”政策精神

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掌握的数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水平,重点控制课后作业的总数量。然后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在课堂展现出的数学理解能力,设计创新性的课后作业形式,调动学生深度思考的学习能力。并且教师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方针,正确认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引入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与形式,利用数学小报、实践调查等形式,激励学生在课下积极完成数学作业的意愿,从而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双减”政策精神。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合并同类项”的数学运算技巧时,可以采用数学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导入,引导学生积极提取其中的数学关键信息,鼓励学生尝试列出方程,并教授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具体方法。然后教师应当积极优化数学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合理控制数学课后作业的整体数量,设计精简且典型的数学题目,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如何解决经典方程题目,促进学生逐步建立起数学模型思维,理解数学化归思想的灵活应用方法。并且教师需要锻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组织数学合作实践,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教学活动,应当积极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按照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划分小组,引导小组内部的学生可以形成数学思维互补,并积极构建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综合性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实践活动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达到减负增效的整体数学教学效果,还可以提升数学课堂实践效率。然后教师应当重点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主动参加意愿,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协同合作学习意识。

例如,教师组织学生探索“电话计费问题”的解决办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数学问题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将计费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方程。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从问题的多种信息中提出关键信息,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析与思考,尝试运用方程找寻问题关键点,锻炼学生的数学模型思维,指导学生结合题目构建数学解题模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计算,并在小组讨论中探索问题答案。不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数学思维,还可以锻炼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双减”教学思想指引下,教师需要遵循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设计原则,巧设趣味生动的数学探索情境,指引学生挖掘情境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激励学生数学探索的学习思维发展。然后教师应当合理规划数学课后作业的数量以及完成时长,积极落实“双减”教学政策理念,改变过去题海战术的设计理念。同时教师需要组织丰富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在数学实践中的解决问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家兰.基于”双减”背景探讨初中数学减负增效课程的构建实践[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22(8):4.

[2]豆元元.”减负增效”背景下初中数学智慧课堂实践分析[J].新智慧,2022(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