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朱育玲

广东省茂名市第四中学 525199

摘要:拓展性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宽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科综合能力。本文以语文学科素养为导向,从教材单元主题、作品的背景知识、作品的意象、作品对比分析等角度拓展阅读素材,旨在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感悟,提升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语文;拓展性阅读;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可以掌握语文知识,拓宽文学视野,积累写作素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是落实学科素养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改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然而在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效果不佳等。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提高对拓展阅读的重视,充分研读教材,优选拓展阅读资料,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注重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和收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更好的保障。

一、拓展阅读的概念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提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意识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培养其审美的意识和情趣。大多数升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开展多元的阅读拓展是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在进行语文教材的教授过程中,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按照课改的要求,围绕文本解读的重点系统地搜集与重点有关的各种信息,引入相关的拓展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比较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并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二、高中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教学策略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层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关键能力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涵盖了语文课程中的重要语言文化知识,包括对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内容包含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百合花》等篇目,本章主题与高中生的“青春文化”十分接近,而歌曲是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拓展教学活动中,以歌来推动诗,选择入歌之诗,揣摩这些诗作词作的角度、用语、手法、意境等,通过改写诗歌等,提升语言建构能力。如《好大一棵树》(头顶一个天……深情藏沃土),歌词从哪些方面来写“树”?“树”这个意象,在词作者的笔下有着怎样的特征、象征着什么?这样的拓展阅读教学活动有利于落实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

思维发展与提升不仅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包括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以及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因此拓展阅读的教学设计也要紧紧围绕“思维发展与提升”层面,如在语文课堂上筛选有关作者生平、社会背景等阅读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置身作者所处的时代,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

比如在学习《哈姆莱特》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学生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拓展阅读活动汇总,导入莎士比亚创作《哈姆莱特》背景素材:英国正处于动荡的年代,统治阶级被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思想影响,私欲泛滥,社会混乱,时值中年的莎士比亚,已不像早期那样沉湎于人文主义的理想给人带来的乐观与浪漫,表现出对社会发展隐患的思考。让学生从剧中了解生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层面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拓展阅读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作品进行延伸阅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美的鉴赏能力。例如《故都的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一是单元为主线,将《故都的秋》的意象和《荷塘月色》《我与地坛》中意象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对“意象”有更加深入地感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二是以作者为主线,教师收集郁达夫作者的不同时期作品,比如《归航》《春愁》《钓台的春昼》《江南的冬景》《雪夜》,然后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异同,进一步锻炼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层面

“文化传承与理解”不仅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基本了解和尊重,还包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优秀的先进文化,以拓展并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教材中选取的篇目数量有限,但拓展教学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来深入探索和理解文化。通过阅读更多的名篇佳作,学生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有机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化。如在学习必修下册内容时,对比阅读《百年孤独》和《红楼梦》,探讨其背后蕴含着文化差异。《百年孤独》通过一个家族的曲折经历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和历史演变,《红楼梦》反映封建家族和封建社会必将走向衰亡。马尔克斯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以及他人讲述拉丁美洲的历史创作《百年孤独》反映了现实世界,而曹雪芹根据中国传统佛道思想虚构了太虚幻境的理想世界。在拓展阅读活动中学生对中外小说在主题内容、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也会有深入地了解,对背后的不同文化差异有了深入体会。

结语

综上所述,拓展性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也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该以学科素养作为拓展阅读活动的导向,基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兴趣,根据不同单元教学要求导入拓展阅读材料,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性阅读活动,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单慧丽.探究提高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13):1-2.

[2]寇俊英.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19(28):2.

[3]龚璐.高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新校园(理论版),2018(06):87.

[4]刘德芬.高中语文拓展阅读策略初探[J].新课程导学:下旬刊,20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