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毕祥宏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摘要:校园文化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现代管理的一个新层次、新阶段。本文从提高管理层次的角度,针对技工院校自身特点,探讨了其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的几种思想意识和应重点处理的几种关系。
关键词:技工教育;校园文化;塑造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在我国技工院校一开始创立就重视其文化建设,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各校特色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世纪企业发展对“文化管理”的倚重,无形中对技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技工院校文化建设中应重视的几种思想意识
中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文化建设更应独具特色。不论是在其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还是在其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在现阶段都应突出创新意识、专长意识、市场意识和诚信意识。
(一)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既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也是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的反映。经济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水平是创新的土壤;创新,又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创新意识必然成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技工院校招生难,招高素质的学生更难。生源素质不高,又给教育、教学管理造成更大的困难,因此,技工院校走出困境的唯一的办法只有创新。创新,才能使学校面向市场,深化改革,冲破传统的培养模式,办出自己的特色;创新,才能使教师解放思想,改进教学风格;创新,才能使学生勤于思考,勇于竞争,强化自己的技能,闯出自己的创业之路。总之,学校只有推崇创新,才能在创新中发展,才能在创新中受益。
(二)专长意识
技工院校突出的标志,在于培养出的是第一线操作型、技术型的高级实用人才。因此,关键一点是学生要学有专长。学生没有专长,就没有个性,学校也就没有特色。
在经济学中,产品自身的差异与其竞争程度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这个差异就是自身的专长。在市场经济时代,只有认真学习,取得差异,才有竞争的资本。人生需要有差异,差异越大,风险越小,收益也就越大。
技工院校的学生,确实没有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基础扎实,但这并不等于哪一科都不行,理论根底弱不等于操作能力差。所以,不论是学生,还是校方,都要抓住自己的长处,进行巩固、发挥、拓展,真正做到一专多能,使个人特性得到充分挖掘和显现,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
(三)市场意识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可供人们支配的资源又是相对稀缺的。要想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实践证明最有效的方法是“市场机制”。市场在时刻调节着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使其在平衡点上下浮动。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市场机制”的演变史。所以市场意识自然形成了中职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必然对其校园文化建设起到基础性作用。因此市场意识确是指导中职院校制定目标、设置专业、评价质量、引导就业、确定规范的一个重要理念。
(四)诚信意识
一个人的诚信程度是其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诚信度一般与其文化素养成正方向发展。但由于技工院校生源的“大众性”,这就增加了诚信培养的难度。所以中职院校怎样营造诚信的氛围,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利己”与“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得以成功运作的两个重要理念。“利己行为”是市场经济前进的动力,“诚信观念”是法制经济运行的保障,“利己”与“诚信”的统一,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升华。
在校园中,教师要严守诚信,学生要实践诚信。课堂教学、助学贷款、生活交往,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诚信教育的试验场,潜移默化,形成习惯。这样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必将在推动整个社会诚信道德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反过来,又可以扩大中职院校的影响力,推动其向前发展。
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塑造中应注意的几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生源质量较差与培养目标较高的关系
技工院校生源越来越大众化、普及化,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技工院校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据自己的校情,因专业而异,因材施教,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应用“田忌赛马”的策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使学生树立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学校要紧紧把握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这样才能对现实不沮丧,对前景充满信心。
(二)妥善处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与科研氛围急需营造的关系
技工院校从本质上说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主要原因是一体化教师比较缺乏。技工院校的课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相融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才能真正适合培养学生。同时,技工院校也必须重视科研的地位,科研可以使教师能够掌握本专业前沿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巧妙处理学校经费相对不足与硬件设施必须加强的关系
技工院校在经费上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没有一流的设施,就不能进行一流的实训,也就不能培育出一流的使用人才。对学生来讲,实训校外基地当然必要,但校内基地的建设,设备的添置、更新,学校资本积累,对其可持续发展意义更大。所以,在塑造校园文化时,一定要注意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用。注意引导教师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乐于奉献的意识,并将这种精神、这种意识,变成一种氛围,聚成一股力量,使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生机,弥补经费不足的遗憾。
技工院校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随着“科教兴国”而壮大,必将随着中国加入“WTO”而腾飞。技工院校的发展,推动其校园文化的进步,校园文化的精心塑造,必将使技工院校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加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 刘剑波.职业,20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