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作者

朱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第一中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初中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本文主要从明晰目标、把握主题、创新方式等角度阐述初中化学课堂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优化,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让化学学科素养能真正落地。教师要改变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问题,积极践行新课标的理念,探索多元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

一、明晰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深刻领会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教师要深入研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分析课程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并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比如,在学习沪教版九上“分子和原子”内容时,教师围绕“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物质的微观世界,根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在“化学观念”方面,要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的性质;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科学思维”上,能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培养问题意识、提升逻辑分析的能力。在“科学探究与实践”上,要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式去获取信息,利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去加工信息,运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分析与解决问题,通过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形成设计实验的能力。在“科学态度与责任”上能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师设计多维度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探究进行了明确的指向,也确定了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从而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把握主题,优化教学内容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合理组织化学教学内容,要从宏观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其中的化学概念,设计不同的学习主题,并据此整合教学内容,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加以补充完善,为化学课堂的提质增效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学习沪教版九下“生活中常见的盐”内容时,教师要整合教材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围绕“盐文化”探究,综合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知识开展拓展学习学生。教师融合多学科知识,让学生了解盐的特点,了解海水晒盐的早期制盐的方法,了解古代观察盐的杂质来分辨官盐与私盐的方法。教师应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盐的理论知识,学生走进溶解车间了解溶解、过滤等基础实验操作过程,走进除杂车间了解除杂的方案设计、复分解反应、除杂方案的修正,走进蒸发车间认识蒸发操作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深化对粗盐提纯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通过主题教学整合课内外的知识,围绕化学教材知识为学生创设情境,以促进理论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同时也能整合化学内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三、创新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依托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全面设计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实验并观察化学现象,能引发深度思考,提升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巧妙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去思考问题,从而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推进,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学习沪教版九下“溶解度”内容时,教师以茶卡盐湖进行导入,与学生分享优美的环境,并提出问题:食盐与湖水为什么能共存?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食盐与茶卡食盐的区别,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围绕学习主题提出问题,什么是溶解度?学生通过寻找变量、控制变量、探究变量总结溶解度的概念,教师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他们动手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思考曲线的特点,对不同温度溶解度进行比较,思考“哪种曲线更容易用降温的方式得到固体?哪种用蒸发结晶得到固体?”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能得出更准确的答案。教师要让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能增加课堂知识的深刻性、有效性。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展开探究与实验,能促进思维的碰撞,能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项目式学习优化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探究,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如在学习沪教版九下“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制作一枚食用皮蛋”这一项目进行实践探索,能驱动学生不断探索,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食用皮蛋的相关信息,能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皮蛋的发展历程,梳理皮蛋的传统制作方法与现代工艺。教师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制作皮蛋,学生通过分组实践,准备制作皮蛋需要的原料、药品及封存装置,并开始制作皮蛋。学生分享交流皮蛋的制作过程,揭示鸭蛋变成皮蛋的奥秘,对比皮蛋制作流程的差异,帮助学生总结制作皮蛋的注意事项,归纳出健康食用皮蛋的制作方法。项目化学习能实现对教学知识的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深度融合,以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驱动学生主动探究,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地呈现课件,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构建出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优化目标的设计、整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方法,促进化学课堂的提质生效。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钻研课标,深耕化学课堂,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化学教学中,构建高效的课堂化学课堂,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亚兰.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2(11).

[2]刘思程.试论初中化学学习如何提质增效[J].知识文库,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