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浅议

作者

何艳琼

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三胡乡讨火车小学

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已引起了全社会和教学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劳动习惯还处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灌输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的形成。对农村小学教师来说,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又要及时地找到问题并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应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以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文章就怎样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父母的教学理念出现了转变,这一转变并没有受到地理上的约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而忽略了全面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学生的劳动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较好的劳动习惯。在教学改革的深化下,父母和学校都应该认识到劳动习惯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培育,又要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将对学生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开展以劳动为导向的专题教学

通过组织相关的劳动专题教学,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以各类节日为中心活动,把握好教学机会,促进学生开展劳动教学。以五一劳动节为机会,通过对学生进行劳动最光荣的教学。在五一劳动节来临前,通过播放有关的录像材料,提高学生对劳动节的认识。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歌曲表演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并让学生积极地讲出学生周围的劳动故事,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劳动和人民的感情。

例如:在“我是劳动小达人”的主题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们参加捡拾垃圾的工作;在“我为团队办点事”的主题中,提倡学生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柜子,并指导学生分组完成玩具分类、浇花除草、擦拭桌椅等;在设置值周工作的内容时,采纳学生们的意见,将值日生的责任以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有助于让学生在参加到工作中体会到为别人做事的乐趣,在自己的经历中获得劳动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二、加强劳动教学和游戏教学的结合

学校应强化游戏课程的构建,把游戏课程与劳动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实学校工作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使其在实践中的价值与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农村小学教师要把劳动教学渗透到玩耍的每一个阶段,创造出适合学生们的劳动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耕作区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做一些诸如拔草、浇水、松土等劳动,教师要对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认可,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在进行手工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搜集到的废弃物品进行回收,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变废为宝、旧物改造、一物多用等方法,和学生们共同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创意作品,并在课堂上对垃圾进行了清理,让学生们养成了整齐、卫生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技能。在角色的扮演中,学生充当着家长,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体验到家长的辛劳,提高了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三、强化家校协作,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学生早期教学中,家庭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师应增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取得父母的支持,并在父母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劳动教学。教师与父母应注重学生的劳动教学,以家庭协作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把学生的劳动行为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使其更加有针对性,更容易操作。

例如:教师与父母的言行举止及劳动理念,对学生的劳动观、劳动意识和劳动行为都有潜在的作用。教师与父母应给学生们做好的劳动示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生父母应起到带头作用,对学校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合作,在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们的劳动技巧,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四、做好劳动实践建设

在小学学校里进行劳动教学,要根据学校的地理条件和周围的设施来进行,可以把学校闲置的空地用来进行种植活动。在田间种植树苗、果树,教师引导学生们动手操作,把教科书上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扎实的了解,并加深学生的记忆。其次,在田间进行多样化的经济生产,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锻炼学生的毅力,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一些种植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经济效益,为学生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所以,要想举办好的劳动教学活动,就需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们的热情,让学生参加到实践中,把这个劳动活动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就离不开劳动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就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对农村小学来说,环境具有先天的劳动条件,所以在开展劳动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优点,把本地特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都考虑进去,按照逐步推进的教学方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起到示范的效果,让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英明. 校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的思考 [J].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0, (03): 65-66.

[2]杨恩友. 农村小学生劳动习惯培养浅议 [J]. 才智, 2014, (16):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