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语文课堂引导性教学模式

作者

陈雯

西安长安湖滨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提升,语文教学对于个人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但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要求,仅靠课堂知识不够,学生学习困难且易厌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学习能力。为此,教师需采用引导性教学模式。本文探讨小学语文课堂引导性教学模式,旨在助益我国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学习习惯;探索思考;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采用引导性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深入学习。例如,在课文《鸟的天堂》中,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感兴趣的描写,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同样地,在其他文章如《金色的草地》和《出塞》中,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丰富语文知识,提升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全面学习文章,提高成绩和兴趣。例如,在《金色的草地》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归纳重点。通过分析和归纳,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引导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例如,在讲解《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描写蟋蟀住宅的句子,并分享彼此喜爱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此外,在讲解《落花生》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描写花生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分类花生,并说出其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作者对事物的观点,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地呈现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几个方法:1.多媒体展示: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展现相关内容。例如,在讲解《梅花魂》时,可以用多媒体呈现一朵梅花,引导学生思考梅花的精神特质,并参与讨论。2.结合实际生活: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松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介绍松鼠的种类、生活习性等,并通过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松鼠的生活环境。3.师生互动和思考引导:教师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例如,在学习《我和小树》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小树成长会遇到的问题,并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4.尊重学生意见: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担心学生说错。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教学质量。

三、基于引导性原则与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其中,引导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并促进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与应用。引导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思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掘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仿创作,通过亲身体验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除了引导性原则,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问题解决、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的作用和价值。例如,在学习古代故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活动,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环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和内涵。此外,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并介绍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和作者。通过广泛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视野。同时,教师可以以书籍为载体,进行相关的课堂讨论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

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教师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并且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在引导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索,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还要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和延伸拓展,并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玲.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教学的运用[J].读天下:综合, 2020(15):1.

[2]乔恩影.小学语文课堂引导式教学方式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 2018, 000(009):133.

[3]林俊珊.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小学生阅读[J].文学少年, 2021, 000(023):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