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张小静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东郊中学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教育者和家长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减负"并不意味着减少学生的学习内容,而是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其中,作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合理、科学的作业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避免过多的重复性和低效的作业带来的负担。
关键词:减负;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初中数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的升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过度的作业和练习往往给学生带来负担,同时也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因此,如何在“减负”的背景下设计有效的作业策略,成为了初中数学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在“减负”背景下,如何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策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一、“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传统数学作业以“题海”战术为主,在一定的课业负担下通过大量练习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已经对学生的作业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例如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
二、“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增强趣味性,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学习完“概率初步”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3名红衣爱好者和3名蓝衣爱好者在一间房子里,有放回地依次抓取红衣和蓝衣各一件,抓取后不放回,直到所有的衣服都被抓取为止. (1)求前3件衣服均被抓取的概率;(2)设以抓取红衣为事件A,抓取蓝衣为事件B, 求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这样设计数学作业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能有效地巩固数学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例如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题目,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题目;其次,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可以根据其实际水平进行分层设计。例如,可以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系数的题目;最后,可以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在每节内容后面可以设计几个必做题目和几个选做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三)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融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该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融合。例如,在学习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课外活动情况(人数及所占比例),并针对某种课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这样一个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并调动学生参与到数据的调查和整理中来。在这个问题中,学生需要针对课外活动情况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增强实践能力。
(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化归思想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处理。例如,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为2∶3,它们的周长之和为25cm,求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 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会发现可以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求解;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将问题分成若干个情况分别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完“等腰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两条等边分别为D、E,证明AD、BE的交点为三角形ABC的重心。” 学生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会发现需要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证明AD、BE的交点为三角形ABC的重心。
(五)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传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纸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因此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将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首先,可以采用电子作业的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优势可以将一些作业布置在电子设备上例如MP4、电脑等并要求学生按时提交作业。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来布置作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其次可以采用合作式作业形式。合作式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例如在学习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相关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课外活动情况(人数及所占比例),并针对某种课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研究。”
三、总结
在“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注重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创新作业形式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注重评价和反馈等方面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有效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减轻学习负担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并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宋乃庆,朱德全.现代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