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
陈赟
渠县第一小学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教师需要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注意到作业设计的创新性,也要充分考虑到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价值性,要以高质量的作业内容来代替繁重的数量化作业,从而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真正得到解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探索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核心精准设计语文作业,落实因材施教教育原则,实现语文作业的精准分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需求,尽可能丰富与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有效控制作业量,同时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情基础上得到语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1“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强调任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精力有限,不能过分追求完成高难度的任务。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调作业要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成就感、有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设计过多过难的作业,减少学生作业压力。因此,作业设计的难度应该适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学习水平等,布置合理的作业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后有一定的成就感,避免出现难度把握不当的情况,让学生不能有所提升。同时,教师要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内完成,而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其他课程或者活动。另外,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实际情况设计有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2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中存在的不足
作业形式化严重。当前阶段,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中,存在形式化严重的问题。一方面,传统作业布置形式往往千篇一律,创新性不足,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经常苦不堪言,极为感受到作业的枯燥性,进而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缺少积极完成作业的动力,致使作业所能够发挥的效用不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上存在过于强调背诵和记忆的问题,未能够做到对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开发,机械式的抄写、仿写等作业形式使得学生叫苦连连的同时,也难以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3.1设计分层次语文作业
所谓分层次语文作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数量、不同难度、不同内容的语文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到“吃得好”,同时也让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做到“吃得饱”。以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首先,教师需要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难度划分,依次划分为一级难度、二级难度、三级难度,分别对应着简单、中等、较难。其次,在具体内容设计上,在一级难度中,学生要做到对全文生字的熟练掌握,清楚其含义;通过对课文的反复阅读,可以做到熟练朗读课文的程度。在二级难度中,学生要充分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做到情感充沛地朗诵课文,并且可以通过目标练习充分把握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辩证关系。在三级难度中,学生需要进行课外资料的搜集,拓宽课文内涵通过对语文作业进行三个难度层级的划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准确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进而在原层次内做到知识的扎实巩固,为能力提升做好充足的准备。
3.2创设情趣化互动作业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因此,笔者平时就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在日常作业设计中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在教学“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一单元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西游记》这本书,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制作阅读卡,绘制思维导图,每天坚持阅读,并将自己每天阅读后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在班级小程序中,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阅读所得,每天晚上笔者会对学生的思考、看法和意见等进行点评,给予及时肯定,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多元化互动方式,激发学生持续阅读完整本书的积极性和意志力,形成教学、作业设计等互动结合的有效课后学习体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品位。
3.3提高语文作业趣味性,调动学生兴趣
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保持对语文学习的良好兴趣,就会逐渐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生出厌烦情绪,影响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效果。语文作业布置的问题上,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学生的兴趣作为作业布置的重要出发点,通过生动、活泼的作业设计方式,激发学生完成作业任务的热情,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任务的过程中,得以时刻保持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喜欢上做作业,同时,期待下一次教师布置的作业。传统语文教育中,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多以机械性的作业形式为主,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无法很好地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转变自身作业设计的思路,从提升作业设计区趣味性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文作业的意义。
结语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和实践。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作业设计方法和实践经验,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实现提质增效,就需要教师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和任务,并通过多样化手段加强作业的监督和反馈,以便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实现“双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念蓉.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J].农家参谋,2018(19):168-170.
[2]黄素花.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9(15):42-44.
[3]胡欢欢,刘英.“双减”教育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8(1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