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中的自我管理培养
张念
广汉市第四幼儿园
摘要:幼儿生活活动准备、自我管理培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中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中的自我管理,让孩子们平稳过渡,终身受益。
关键词:中班幼儿;幼小衔接;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意义重大。而幼儿生活活动准备、自我管理培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因此,自我管理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一日生活流程中渗透自我管理
中班幼儿对一日活动流程比较熟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够自主的按照要求做,有些幼儿需要在老师的提醒下完成,有些幼儿需要老师看着他才能完成。
比如晨间入园后,孩子们需要做完三件事情后,才开始晨间活动。1.用消毒凝胶洗手。2.放好书包和水杯。3.选择区角游戏插牌。每次都有幼儿需要老师提醒。有些孩子害怕选不到喜欢的区角了,把书包胡乱一放便跑了,所以总有小朋友告状,谁的书包掉下来了,谁又撞到了谁……于是,我用手机把这些现象记录下来,晨间谈话时给孩子们看,请孩子们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讨论,孩子们觉得可以互相提醒,或者值日生提醒,我告诉孩子们,希望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窗台上放上一个盒子,写上:我最棒!还做了爱心卡片,入园时,值日生把“爱心”发给他们,自主完成三件事的便把爱心放进盒子。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操作记忆,主动性明显提高了,没有别人的提醒,也能很好的完成。
进入中班,孩子们轮流担任值日生,值日生的职责:檫桌子、发渣盘、浇花、……在自我约束,表现自我的同时,也为班级服务,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我管理能力,也培养了责任心,增强了任务意识。如,在绘本馆,总有个别孩子把绘本馆当成“游乐场”,追来追去,影响到安静看书的孩子。经过和孩子们讨论,在绘本馆时,值日生充当管理员的角色,负责检查图书是否整理好,监督孩子们是否安静阅读,有序修补图书,离开是否关灯关门等。
中班幼儿的活动能力、理解能力、自我约束力、执行力较小班幼儿已经得到进一步发展,有了可以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思维上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求知欲旺盛,在集体活动中自我意识增加。因此在培养中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中的自我管理,一定要从中班孩子的特点立足,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班级的管理。
二、引导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成为班级小主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规则,班级内的所有活动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因此班级公约必不可少,但是怎样能让孩子们遵守规则呢,这是一个大难题。让孩子们参与规则的制定,自己给自己定规则,会不会更容易遵守呢?
刚入园,文文小朋友就发现了走廊上有一个口罩。他马上跑来告诉我:张老师,谁的口罩掉地上了。于是在晨间谈话时,我拿出这个口罩,让小朋友猜一猜口罩是怎么来的。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了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欣欣说:是小朋友掉到地上的。熙熙说:有小朋友乱扔口罩……我说:“嗯。这是我在走廊上捡到的,用过的口罩上有病菌,可不可以乱扔呢?我们入园时戴的口罩,回到班级后,应该怎么处理呢?”米米说:要放在书包里。我说:“今天早上哪些小朋友把口罩放在书包里了呢?”一大半的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随机请了几位小朋友,把书包拿到活动室,给大家看一看自己是怎么整理收纳口罩的。茜茜指着书包外的网状小侧包说:我的口罩放在这儿的。我看了看被她揉的邹巴巴的口罩,问:“茜茜这样放口罩卫生吗?”“不卫生”“她都没有折好”。小雨打开书包,翻出一本书、一双舞蹈鞋,然后拿出口罩。小朋友捂住鼻子说:口罩不可以和臭鞋子放在一起。轩轩打开书包,从书包的内袋里拿出自己的口罩,一个对折好的,放在塑料袋里的口罩。小朋友们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都觉得轩轩的口罩收纳的最好。通过讨论,最后得出整理收纳口罩的最佳方法:1.对折。2.用塑料袋装好。3.单独放在书包的小包里。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用图加文的形式,把收纳口罩的约定张贴在走廊墙上。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在走廊上捡到口罩了。
小朋友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经验是直接经验,更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更易让幼儿接受。
三、加强一日生活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指南》中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意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是指自我管理能力在幼儿阶段的表现,即幼儿个体对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事宜进行管理。主要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①自理能力。是指幼儿自己动手服务于自身,整理自己所有物品的能力。如:自己独立进餐、入睡,穿脱衣服等。②自我控制能力:主要是指幼儿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对其心理与行为主动掌握的能力。具体表现为活动中的良好行为表现,对自己过分要求的行为控制等等。③交往合作能力。主要指在群体中如何通过管理自身的行为,得到群体的认同和接纳,获得快乐。我们要通过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创设丰富教育环境,游戏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能力。
四、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指南》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作为教师,善于发现不同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材施教,通过面向全体、个别关注指导的方式,亲近每个孩子,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将规则要求转变成孩子自身愿望的一部分,发展中班幼儿一日生活流程中的自我管理,让孩子们平稳过渡,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万黎. 生活适应 助力衔接 赋能未来——幼小衔接中幼儿园生活适应性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早期教育》2021.11
2.钱春蕾. 探析教师在中班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策略 《教学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