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研究
王改梅
阿克苏市第七中学
在当前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需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而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也逐渐关注起美术学科教学工作。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固化单一,缺乏实践灵活性,难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逐渐下降,严重阻碍美术教育工作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机制,同时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为此,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将这一教学模式运用在美术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同时,不断强化自身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为其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基于教学需要,设计学习任务
美术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应当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工作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需要,设计更具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 1 课城市名片”教学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同时各个任务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首先,设计“城市样貌记录”任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所生活的城市,细致观察城市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及历史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描述的方式,用话术和文字记录的方式展现出自己眼中的城市,以此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设计“城市文化收集”任务,引导学生走进所生活的城市,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多样景观和文化主题,以此带给学生良好的视觉体验,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基础;最后,设计“城市美术创作”任务,需要学生利用前两项任务所收集的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利用绘画的形式打造“城市名片”。
二、构建教学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教师在制定好学习任务以后,应当确保学习任务可以有效引入课堂,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展现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构建优质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了更好地将学习任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真实、趣味、生动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知识探索,以此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城市名片”的教学活动中,为了将设计好的任务有效导入课堂,需要美术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城市情境。首先,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城市发展视频,视频内容为展示城市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和历史人文风情。随后教师为学生引入学习任务:“同学们,我们的城市如此美丽,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城市,深入了解我们所生活的城市特点,并用你们的画笔勾勒出城市的魅力吧!”利用视频导入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感受自身生活环境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自己的城市,这也为后续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奠定了基础,以此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落实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探究
在学习任务成功导入以后,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化探究,为了增强学生参与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结合学习任务要求展开沟通合作,每名学生均有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充分发挥小组内部每名学生的优势和潜力。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城市名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性格喜好、综合能力水平等要素进行小组划分,确保各个小组之间水平差异均衡,小组内部成员能力互补。比如,在进行“城市样貌记录”这一学习任务时,小组成员明确分工,有的学生负责观察记录城市周边的自然景观,并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观;而有的学生则负责观察记录城市建筑景观,利用线条勾勒出建筑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制定任务完成思路,比如绘画能力强的学生负责绘画性记录,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模型制作记录,以此使艺术创作更具多样化特点。
简要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工作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需要教师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设计任务,有条不紊的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利用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学生的任务成果。同时,教师还应当关注每名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使每名学生均可以在参与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参考文献
[1] 谭燕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 [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5):162-163.
[2] 宋佳妮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融合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0(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