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研究
杜颖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摘要:语文习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然而,如何在语文习作教学中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一直是一个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动态设计单元学习目标,分层设置单元任务群,创设大单元问题情境,以及优化单元评价机制,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单元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动态设计单元学习目标,注重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开始前应该明确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进展进行动态调整。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学习目标应该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这种动态设计的目标可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一致性,因为它们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时,该单元的习作主题为“生活万花筒”。该单元的习作内容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引导他们写一篇简单的小故事。首先,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上自己的想象,自己动手编写一个简单的故事。此外,教师要进行动态调整和反馈,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如果学生能够把一个故事叙述得比较完整,教师就应该对教学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如“要使故事更具有趣味性,更加生动。”通过这种动态设计学习目标的方法,教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一致性,帮助学生不断改善写作技能。这也有助于学生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思绪,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分层设置单元任务群,体现个性
不同学生在语文习作方面具有不同的水平和需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设置单元任务群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任务群应包括基本任务、挑战性任务和个性化任务。基本任务适用于所有学生,挑战性任务可以帮助高水平学生提高,而个性化任务则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设计。这种分层设置可以确保教学中的任务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持一致。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时,该单元的习作主题为“写日记”,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习作技能,包括写作、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鉴于该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与季节描写有关的,因而,教师就可以制定出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基本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一篇日记,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学生需要使用基本的句子结构、常见词汇和正确的拼写来表达他们对这个季节的感受。其次,教师可以为高水平学生提供挑战性任务,鼓励高水平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表达。他们需要撰写一篇较长的日记,使用复杂的句式、专业术语,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制定出个性化任务。通过这种分层设置的任务群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促进他们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创设大单元问题情境,做到科学化
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大单元问题情境,将写作任务置于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中。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实际应用,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大单元问题情境应该科学化,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现实相关。通过将写作任务与问题情境相结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中的情境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例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时,该单元的习作主题使“我的奇思妙想”。鉴于该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与科技和想象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大单元问题情境:“未来能源的选择与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情境可以探讨未来社会面临的能源挑战和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接着,教师可以进行任务设置,如基础任务:要求学生以自己对未来能源选择的看法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挑战性任务:鼓励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写一篇探究性更强的文章。个性化任务:根据学生个体需求的任务差异化。如:对于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提供词汇表和结构指导。对于高阶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深入研究某种能源类型,提供更专业化的指导。这个情境涉及到未来社会关乎每个人的利益和全球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这种大单元问题情境,使得写作任务更贴近现实、更具挑战性和意义。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帮助他们理解和探讨当前和未来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
四、优化单元评价机制,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评价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师应该优化评价机制。评价应该基于动态设计的学习目标、分层设置的任务群和创设的问题情境。评价标准应该明确,与学习目标一致,并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这样,评价将成为教学和学习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结束性的测验。
例如,学生需要学会使用比喻和隐喻来丰富他们的写作。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即学生需要掌握比喻和隐喻的运用。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此外,在评价机制中,教师明确评价标准,如比喻和隐喻的使用准确性、创造性和效果等。这些标准应该与学习目标一致,以确保一致性。教师可以提供评价工具,例如评分表,其中列出了各个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了解他们将如何被评估。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给出分数,还应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反馈应强调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
通过动态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置任务群、创设问题情境和优化评价机制,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教育将更加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徐超.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2(30):138-140.
[2]方丽钗.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1(09):82-84.
[3]沙丹.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致性[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