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崔媛
石嘴山市第三中学 753000
摘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将流行音乐应用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是有效的创新手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还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从而影响了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若想真正发挥音乐所具备的陶冶情操作用,需要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方面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关键词:流行音乐;高中音乐;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如今流行音乐已经变成了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高中教育中,将流行音乐科学合理地引入音乐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在高中音乐教育中,流行音乐的应用却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促进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及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音乐人格和艺术审美的完善。
一、流行音乐融入教学可行性
流行音乐是指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广为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歌曲或乐曲。当前流行音乐已经成为高中生音乐学习的一部分,如一部分学生有喜欢的歌手,对其经典流行音乐爱不释手,有的学生则喜欢流行音乐的节奏,可以初步根据节奏调整歌词,实现歌曲创编效果。从整体来看,流行音乐因为其生活气息浓厚、唱法通俗等优势已经融入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是高中音乐教学必然考虑的实际音乐问题。此外,流行音乐中的一些音乐曲目与高中音乐教材教学重难点存在特殊联系,通过融入流行音乐可以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解决学生遇到的音乐乐理问题、节奏问题,因此流行音乐融入教学具有可行性。
二、高中音乐教学问题
(一)音乐课程目标的定位存在片面性
在以往的高中音乐课程中,教师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有时并不准确。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过多重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歌唱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教师通常比较重视学生对基础音乐知识以及音乐技巧的掌握,而对其他层面音乐素养的培养则存在一定的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教学方法单一
以往的高中音乐教学大多是在教室内完成的。教师仅仅根据教材给学生讲解相应的内容,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大都一知半解,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度不够,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从而导致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不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学流程往往先播放音乐再由教师进行讲解,师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在音乐鉴赏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三)教学评价不足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音乐知识的重要动力。良好的教学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开展,在课堂讲授完知识后没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从而导致学生无法从音乐课堂上获得体验感和成就感,影响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
三、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教材,精选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融入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具有音乐大局观,对教材深度解读基础上精选流行音乐,做好流行音乐与高中教材整合。高中音乐教学中教材中的一些音乐本身与流行音乐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选择过程中要合理选择音乐类型,根据教材不同需求引入流行音乐,通过精选的方式助力学生音乐成长。以高中音乐鉴赏《不忘初心》的续篇为例,教材中提供了《祖国颂》《谁不说俺家乡好》等鉴赏音乐作品。考虑到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和特征,教师应及时做好流行音乐的整理工作,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精选流行音乐,根据高中生的音乐学习规律选择恰当的音乐类型,如《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音乐来自电影《红日》插曲,而提到红日,很多高中生的第一反应是“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这一歌曲片段节选自李玉刚演唱的《万疆》。而学习《祖国颂》时,学生音乐选择多是以《跨过鸭绿江》作品中的《我的祖国》为主,这是学生自然国家情感、情怀而形成的情感表达;其次,精选作品时,教师应广泛征询学生意见并搜集相关流行音乐,如有的学生提出《祖国颂》学习时,想到了张杰的《雪龙吟》,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结合教材中的音乐表现可以将《雪龙吟》纳入课堂中。精选流行音乐需要建立在教材基础之上,先了解教材的特征和音乐内容、资源,寻找与教材匹配的流行音乐形式和资源,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音乐学习方式方法优化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为学生展示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任何一首流行音乐的出现,都不是意外的,而是作曲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己特定的情感,运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方式而形成的。因此,在后续的中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若想更好地提升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需要充分认识到该方面特点的影响。在正式演唱歌曲之前,为学生讲解这首歌曲的创作时间、创作背景以及歌手的相关介绍等,方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华语流行乐坛上广为流传的《酒干倘卖无》,对歌曲名称就不能够单纯地按照汉民族语言进行理解。因为歌名出自闽南语,其意为“有空酒瓶卖吗”。这首歌来自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孤苦伶仃的老人,身体残疾,没有任何的收入,仅仅依靠收集空酒瓶的方式养活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遇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和他一样,也是孤苦伶仃。于是老人就用收集空酒瓶换来的钱养活小女孩,小女孩长大以后,发现自己有唱歌方面的天赋,她每天清晨都会拉着老人的手,大声唱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通过这样的故事讲解,学生便可以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形成全面的认识,在演唱的时候,也知道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情感。
结语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又是必要的任务。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拓宽高中音乐教学内容,以创新的态度面向未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开创更多针对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式,提升音乐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晗晗.浅谈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传播力研究,2018,2(30):210.
[2]吕闻潇.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J].北方音乐,2018,38(18):204.
[3]周利双.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音乐天地,2018(4):31-33.